紹興荷湖酒廠,帶著簡書去旅行探秘紹興村落里的那些小秘密

1,帶著簡書去旅行探秘紹興村落里的那些小秘密

-1-外公外婆是紹興人,由于家庭各種原因,年輕時候外婆隨外公全家遷到沈陽。后來由于工作調(diào)動,外公外婆在湖北定居。自此幾十年,很少回到紹興看看。 都說老人家年紀(jì)大了,就會對故鄉(xiāng)無比思念,對親人十分掛念。雖然嘴上說著身體不行了,怕承受不了舟車勞頓,但是心里確是很想再回去走一趟的。十一假期陪他們回到紹興老家,到處走走看看。 外婆一直有暈車的毛病,但是在回村子的車上異常精神,她把這歸功于上車前吃了暈車藥。30分鐘的車程,來到了荷湖村口。 -2- 現(xiàn)在的村子已經(jīng)不是我印象中村子的那樣子了,經(jīng)過一番修繕之后,亭臺小徑、公園樓閣應(yīng)有盡有。村中外圍種菜,內(nèi)圍住人,蓋起來的新樓房和曾經(jīng)的老樓相互交錯。家家戶戶養(yǎng)著看門的黃狗,養(yǎng)著雞鴨,院子里種著石榴樹和橘子樹。村里人沿河洗衣、釣魚,見到人都笑臉相迎,小村子里一片祥和。 進(jìn)了村子就開始了尋寶之旅。第一寶當(dāng)然是村子里的地方特色菜。紹興人的醉魚、醉蟹、醉雞、梅干菜湯、鹵素雞、豆腐皮卷肉...還有好多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菜,吃完了終于是找到了外公外婆做菜味道的源頭。 雖然好多的親戚從來都沒見過,也都還認(rèn)不清楚,說的紹興話又太難聽懂,不過依然在飯桌上嘗到熟悉的味道,感受到家鄉(xiāng)人的熱情。 -3- 一頓飽飯之后,正式開始村里小秘密的探尋。沿路走過村門口的小亭,走過荷花塘,還路過了村里修的防空洞。據(jù)說防空洞通向的是晉朝的一個古墓,外面還連著一個塔樓。 接著來到村史館,了解村子過去的樣子。看到了丫頭和小姐住的廂房,木雕床,小花窗,精致的梳妝臺,小斗柜。 床邊都擺著一個箱子,箱子里面裝的不是衣物,不是雜貨,而是馬桶。 當(dāng)然,古時候小姐的待遇比丫頭更高,在馬桶上也會有一定的體現(xiàn)。小姐房間會另有一個出行時攜帶的馬桶箱,供出門上香拜佛的時候隨隊攜帶。 看到祭祖祝福時的廳堂陳列,一只豬頭、一只雞、一只鴨、一條魚、一塊肉、一碗年糕、一碗粽子,還有一些水果點心。 -4- 沿著村里的小路,來到村子盡頭,視野變得開闊。那里架著村子的一座老橋,橋墩用石塊壘成,橋面用石板鋪成。還有一段傳說,據(jù)說橋剛建成時并不穩(wěn)固,人走在上面橋會搖晃,某一天一條白龍從橋上游過,自此以后橋便不再搖晃,橋面也留下了白龍的痕跡。 從村盡頭轉(zhuǎn)彎,走進(jìn)村子腹地,找尋老房子的痕跡。老房子里還有村中的老人居住。從房子之間窄窄的石板路走過時,驚動了住在房子里的老爺爺老奶奶,蹣跚著走到房子外,一頭銀發(fā)笑臉相迎。-5- 穿梭于老房子和新房子之間,水泥路和石板路交錯,村中道路上干干凈凈,道路兩旁花紅柳綠。村子中心一條小河穿過,河中荷花成簇、小魚成群,還有一艘艘紹興特色的烏篷船靜靜地停在河面,等待著來喚醒它的主人。 村里走著走著,正巧碰到村中的老壽星,95歲高齡但身體依然硬朗,這也許就是因為村中的寧靜祥和,才能有這樣開朗長壽的老人。村中走下來一趟,感受最深的已經(jīng)不是村中的干凈整潔,不是人們的寧靜祥和,卻是荷湖村真正的做到了各家各戶的門不用上鎖,村民們都相互熟識,相互幫襯。 這個應(yīng)該是在村子里探尋到最大的寶了吧。 以上。20161005。

帶著簡書去旅行探秘紹興村落里的那些小秘密

2,紹興與水有關(guān)的地名并加由來

【東漢笛亭】漢代風(fēng)格的仿古建筑,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亭內(nèi)陳列有蔡邕塑像、連環(huán)畫等內(nèi)容的竹畫、竹刻、竹雕、竹描等精湛竹工藝品?!灸涎笄锓骸亢杏邪贄l烏篷船和魯迅、孫中山、周恩來等游鑒湖時乘坐的六條游船畫舫。大船小艇泛波于鑒湖,領(lǐng)略“人在鏡中游”的悠閑情趣?!疚鍢虿皆隆课挥跂|漢笛亭與葫蘆醉島之間。有五座形態(tài)各異的紹興古橋,巧妙連接景區(qū)內(nèi)群島?!竞J醉島】湖中一葫蘆形島嶼,與東漢笛亭南北遙對。島上建有壺觴酒樓、投醪勞師群雕、曲水流觴等景點,充分展示紹興黃酒譽滿中外的酒文化。鑒湖,在紹興城西南1.5公里,為浙江名湖之一。俗話說“鑒湖八百里”,可想當(dāng)年鑒湖之寬闊。東漢永和五年(140年),會稽太守馬臻發(fā)動民工,筑堤潴水,總納山陰、會稽兩縣36源之水,溉田九千余頃,民享其利甚巨,為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東起蒿口斗門(今上虞蒿垻鎮(zhèn)),西至廣陵斗門(今紹興縣南錢清),全長56.5公里。湖在集雨時面積610平方公里,湖總面積189.9平方公里。后因水土流失,在唐中葉以后逐漸淤積,又從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開始有豪紳在湖中建筑堤堰,盜湖為田,湖面大蹙。今鑒湖面積約30.44平方公里,其主干道東起亭山,西至湖塘,長22.5公里,形如一條寬窄相間的河道,鑲嵌在紹興平原之上。鑒湖原名鏡湖,相傳黃帝鑄鏡于此而得名。鑒湖還有長湖、慶湖、賀家湖、賀監(jiān)湖等別名。鑒湖水質(zhì)特佳,馳名中外的紹興老酒,即用此湖水釀造。鑒湖湖面寬闊,水勢浩淼,泛舟其中,近處碧波映照,遠(yuǎn)處青山重迭,有在鏡中游之感。鑒湖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還有許多名勝古跡為之增色。湖東岸有馬臻之墓,當(dāng)年他發(fā)動民眾興修水利,卻得罪了豪紳,被誣告致死,后來會稽百姓設(shè)法把他的遺骸運回,安葬于鑒湖之畔,建墓立廟,永久祭掃。墓在鑒湖東跨湖橋下,后依鑒湖,前臨曠野,墓前有石坊一座,上刻“利濟(jì)王墓”(“利濟(jì)王”為北宋仁宗所賜)四個大字。墓碑上刻有:“敕封利濟(jì)王東漢會稽郡太守馬公之墓”,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墓時所立。墓東側(cè)有馬太守廟,始建于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現(xiàn)存前殿、大殿和左右?guī)?,為晚清建筑。大殿面?1.62米,進(jìn)深11.98米,分3間。宋代王十朋有詩云:“會稽疏鑿自東都,太守功從禹后無。能使越人懷舊德,至今廟食賀家湖?!? 鑒湖又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故里,如今這里還有快閣、三山遺址可去??扉w地處東跨湖橋以西的鑒湖北岸,是陸游中年時賦詩讀書處,后改為陸放翁祠,現(xiàn)尚存清代建筑數(shù)間。對岸有山陰道直通蘭亭。快閣向西行數(shù)里,就是陸游的故里三山,這是行宮山、韓家山、石堰山三座小山之間的臨湖小村,古名西村?,F(xiàn)在故居雖廢,風(fēng)景依舊,一派江南湖光山色,使人流連忘 錢清 東漢年間(公元148元——152年),漢桓帝即位時,劉寵出任會稽太守,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fēng),處處為民著想。他幫助會稽農(nóng)民興修水利,重視農(nóng)桑,使百姓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深得百姓們擁護(hù)、愛戴。任滿調(diào)離,會稽百姓依依不舍,百里揮淚相送,一致贊頌劉寵是一個德才兼?zhèn)涞暮们骞佟? 這一年夏天,劉寵外出微服私訪民情,他走到半路,感到口渴,就向在耕耘的老農(nóng)討了碗水喝。他邊喝水邊問老農(nóng):“老人家,今年收成怎么樣?家里糧食夠不夠吃?”老農(nóng)看著眼前這位儒雅的先生,不禁嘆了口氣,道:“先生想必是讀書人,您知道自從劉太守來了后,幫我們修了水渠,整了土地,我們種地的勁頭也大了,收成是好了不少,但由于原來的賦稅太重,多收多交,一年下來,收入比往年也不高??!” 劉寵聽了老農(nóng)的話,不由得深深自責(zé)起來。 察訪回來,劉寵認(rèn)真復(fù)查各項賦稅徭役、便把一些不必要的賦稅全刪除了,把以前定的高額也壓了下來,這下百姓的負(fù)擔(dān)減輕了,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過了數(shù)年,朝廷對劉寵另有任命,劉寵就要調(diào)離會稽了,越中父老鄉(xiāng)親們得到消息后,心里非常難過,想把劉寵留下來,但皇命不可違,百姓們沒法,只得自發(fā)為劉寵送行,大家等在路邊,想再見太守一面。 劉寵見此情景,萬分感動,對送別的百姓們說:“大家回去吧,你們的心意我領(lǐng)了,等以后有機(jī)會我一定再來看望你們,就此告別吧!”邊說邊向百姓們作了三個揖。但送行的人群一直不肯離去,直至江畔。眼看劉寵要乘官船走水路了。這時有五六個白發(fā)老大爺走到劉寵跟前,激動地說:“劉大人,自您上任以來,為我們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使我們享了太平盛世,今天您要離開我們了,我們多么舍不得?。∥覀円矝]有什么東西可送,這是我們越中百姓的一點心意,禮輕義重,您一定要收下!”說著各自拿出一百枚銅錢,恭恭敬敬地遞上??蓜櫤鵁釡I,緊握著幾位大爺?shù)氖终f:“你們的厚愛我不敢當(dāng)??!”大伙見太守推辭,拉住船纜,不讓官船開走,劉太守看實在難以推辭,就只好取了一枚銅錢,然后丟到了水里,后人為紀(jì)念劉寵,就將這地方叫錢清,這就是現(xiàn)在的錢清鎮(zhèn)名的由來。

紹興與水有關(guān)的地名并加由來

3,洞庭湖在哪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云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缦娑鮾墒?,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fēng)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yuǎn)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現(xiàn)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 家、軍事家和文學(xué)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fēng)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致、譎秘的感覺,激起人們的游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fēng)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fēng)景區(qū),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jīng)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yuǎn)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fēng)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后來兩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jì)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F(xiàn)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鐘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 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jié)、荷花節(jié)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其物產(chǎn)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chǎn)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chǎn)品,種類亦很繁多。 --------------------- 洞庭湖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蔥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qū)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dá)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diào)弦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diào)節(jié)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說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云夢"的記載。夢,是當(dāng)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 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于江南之夢"。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濟(jì)江,入于云中。"《漢陽志》說:"云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tǒng)稱云夢。當(dāng)時的云夢澤面積曾達(dá)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云夢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戰(zhàn)國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積,云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断驽鷱R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洞庭湖碧水共天,滄溟空闊,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對它的記載和描繪無盡其數(shù)。戰(zhàn)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中,反復(fù)吟詠過美麗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在《湘君》、《湘夫人》詩篇中,屈原根據(jù)民間傳說,把洞庭湖描繪成神仙出沒之所一:一對美貌的戀愛之神,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游弋在秋風(fēng)裊裊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帶特產(chǎn)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構(gòu)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洞庭湖不僅風(fēng)光佳絕,而且素稱魚米之鄉(xiāng),濱湖盛產(chǎn)稻谷,湖中盛產(chǎn)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chǎn)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洞庭魚》一詩:"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里盛產(chǎn)鯉、鯽、鳙、鰱、鳊、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余種水產(chǎn),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魚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dá)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洞庭銀魚,歷史上即頗負(fù)盛名。據(jù)清代《巴陵縣志》載:"銀魚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見黑點者佳,以火焙之,勝日干者。他處出面條魚,長二、三寸至四、五寸則賤物矣。一年冬夏產(chǎn)之,夏水熱不如冬美。"據(jù)傳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時,均曾品嘗過銀魚,評價甚高。銀魚嬉游于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zhì)細(xì)嫩,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chǎn)馳名中外的湘蓮,顆粒飽滿,肉質(zhì)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之珍。每當(dāng)荷花盛開季節(jié),滿湖荷葉襯托著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泛舟采蓮,成為一大旅游項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僅風(fēng)景佳麗,而且有許多名產(chǎn)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聞名,自唐代即被列為貢茶。君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采摘,經(jīng)十幾道工序制成。它內(nèi)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一雅號--金鑲玉。沖泡后,開始茶葉全部沖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堅立杯底,堆綠疊翠,宛如刀槍林立,酷似嫩筍出土,確為"茶中奇觀"。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對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總結(jié),清代《洞庭湖志》所載"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yuǎn)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漁影"、"鷗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觀賞到。 君山傳說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斑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從岳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相傳在遠(yuǎn)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dāng)狂風(fēng)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常被惡浪吞沒,當(dāng)?shù)厝嗣窨嗖豢把?。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nèi)掏疵撓律砩系穆輾?,結(jié)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后趕來,船被風(fēng)浪阻于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于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于竹上,呈現(xiàn)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xiàn)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云水間。當(dāng)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倍诙骨?,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lián)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jì)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jù)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fù)罪的傳說。據(jù)傳,秦始皇當(dāng)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fēng)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yīng)風(fēng)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fēng)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么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柳毅是個落第書生,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托。龍女得救后,和柳毅結(jié)為夫妻。現(xiàn)存“柳毅井”,在君山龍舌山之尾,建筑別致。井口直徑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寶劍的巡海神浮雕,傳為柳毅的引路者。離井5米處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兩側(cè)有蝦兵蟹將浮雕,傳為迎柳毅下湖的兵將。 君山上還有一個群山懷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紹興元年鐘相、楊么率農(nóng)民起義軍安營扎寨之處。當(dāng)年不堪官府壓迫的貧苦漁民,在此揭竿而起,設(shè)水寨,造戰(zhàn)船,出沒于八百里洞庭。現(xiàn)在君山上還留有軍師洞、點將臺、萬人鍋等古跡。 此外,洞庭山上還有軒轅臺,傳說為黃帝鑄鼎之處;有射蛟臺,傳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傳說盛產(chǎn)酒香藤,能釀長壽酒,漢代東方朔曾在此偷飲;朗吟亭則因呂洞賓在此吟詩而得名。 岳陽天下樓 岳陽樓雄踞于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岳陽樓雄踞于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相傳這里在三國時曾是吳國魯肅訓(xùn)練水軍的閱兵臺。因為岳陽樓前的洞庭湖水面遼闊,風(fēng)平浪靜,湖岸上恰巧有個山丘,確為練兵、閱兵的好地方。據(jù)《三國志》載,魯肅受孫權(quán)之命率萬人屯駐巴丘(今岳陽),在進(jìn)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臨湖的西門城墻上建起了訓(xùn)練和檢閱水軍的閱軍樓,此閱軍樓即為岳陽樓的前身。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kuò)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后來改名“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完善結(jié)合,其浩蕩的氣勢與悠久的歷史內(nèi)涵,使之成為唐以后詩人墨客的登臨勝地,并逐漸形成一種以抒發(fā)憂國濟(jì)世為主要傳統(tǒng)的特殊的意蘊。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后登樓吟詩作賦。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陽樓》便是這一傳統(tǒng)的始唱者。詩云:“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比绻f先此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表現(xiàn)了貧士失職之悲憤,那么杜詩則以涵天蓋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詩圣與國家共命運的拳拳之心。 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岳陽),曾重修岳陽樓,并致書當(dāng)時有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請他作《岳陽樓記》。然后又請詩人、書法家蘇舜欽書寫,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樓、范記、蘇書、邵刻,成了岳陽樓的“四絕”。 自宋迄今,已過去900多年,現(xiàn)在的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年間重修。而蘇書邵刻《岳陽樓記》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的手筆,但這篇名文卻依然光華燭天。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狈吨傺筒粌H將岳陽樓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淳盡致,展現(xiàn)了洞庭湖的壯美與岳陽樓的宏偉,而且進(jìn)一步將杜甫精神發(fā)揚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抒發(fā)了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進(jìn)步的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寫照。岳陽樓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傳,文以景揚。 今天的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shù)拇u木結(jié)構(gòu)建筑,別具一格。進(jìn)入大大樓,只見四周掛滿了歷代名人的題詠。二樓楹柱鐫刻著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塊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張照書的《岳陽樓記》赫然醒目,啟迪著游人的沉思。主樓兩側(cè)還有兩座輔亭:一是以神話人物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傳因在明末維修岳陽樓時,于地下掘得一塊有梅紋的石板而得名。樓的附近還有魯肅墓、小喬墓、岳陽文廟及慈氏塔等勝跡。

洞庭湖在哪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