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喝酒的時候要祭奠
喝酒第一杯的時候,有的人習(xí)慣用手沾幾滴往地下滴,有的人習(xí)慣倒在地上一點(diǎn),前者一般都是祭奠自己的長輩親人,后者一般是祭奠晚輩和朋友 。統(tǒng)一的說就是祭奠自己身邊已故的親朋友好友。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是一種迷信吧!或許是一種祭奠的方式吧!
因?yàn)樵谌藗冇幸庾R觀念里死亡的路上都是一片黑暗,人們?yōu)榱俗屗蓝寄軌蛞宦飞虾蒙希圆旁诩赖焖勒叩臅r候?yàn)樗麄凕c(diǎn)蠟燭。
2,人死為什么要用白酒擦身
這個應(yīng)該是先人留下的,可能是容易腐爛,不造螞蟻蛇蟲的啃食吧
3,拿自己家里的灑去祭拜死去的親人好嗎
在我們這里只有直系親屬才拿酒和糕點(diǎn)去祭拜死去的親人。一般遠(yuǎn)親和朋友,是拿五色紙,和香去祭奠,拿酒的一般沒有。不過這沒有什么關(guān)系,一個地方和一個地方的鄉(xiāng)俗不一樣,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自己的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用不著太講究用什么方式祭奠?
你不拿自己家的,難道拿別人家的?
一般都是自己去買酒,然后去祭拜,總不可能去拿別人的酒祭拜,這只是一種形式,談不上好不好。
這是沒問題的。
哦 然后呢?
4,祭奠老人可有白酒嗎老人生前喝酒的
祭奠老人可有白酒嗎?老人申請喝酒的。祭奠老人也可以用白酒的。沒剩錢,他愛喝酒哇喜喜歡那一頭兒。
5,為什么瞻仰遺容后要白酒洗手和吃餅干
瞻仰遺容后,用白酒洗手和吃餅干等做法是傳統(tǒng)習(xí)俗的轉(zhuǎn)化和變化。 按照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悼念、祭拜逝者后,逝者的家人要安排簡單的宴席招待客人,以盡主人之禮?,F(xiàn)在的喪禮儀式往往安排在殯儀館,無法設(shè)宴招待客人,于是就演變成了在殯儀館準(zhǔn)備點(diǎn)白酒和餅干,象征性地招待客人。各人可以吃幾塊餅干,喝一口酒。但是出于對死亡的恐懼,人們往往不會吃餅干,而是扔掉;也不一定會喝酒,而是用酒來洗手。這樣就形成了白酒洗手、吃餅干的做法。
因?yàn)槟欠N地方陰氣比較重,白酒洗手而后吃餅干主要是為了消毒殺菌,不占晦氣。
傳統(tǒng)
1. 祭奠告慰2. 消毒清潔3. 懷念逝人
6,為什么有的地方人死了火化還得叫親戚去還得拿煙酒是為什么
有的地方人死了,火化還得叫親戚去,還有拿煙酒 。這是一種風(fēng)俗習(xí)慣 ,也是我國的喪葬文化 。畢竟都是熟悉的人 ,去世以后 ,送他一程 ,這也是對故人的一種哀悼 。
7,為什么人死后紀(jì)念或者祭奠要用奠
奠這個字在篆書中從酋。酋,酒也。下面是一個“丌”,表示供桌。意思就是用酒來祭祀。后來就引申為初死時的備供品敬禮的意思。
奠祭為喪禮的一種,未葬之祭均稱為奠,既葬后祭稱為喪祭?!抖Y記·檀弓篇下》儀禮士虞禮「以吉祭(古代的喪禮,在安葬以前稱為奠,在安葬之前,哭泣無時。既葬而祭稱為虞,行卒哭禮,稱為吉祭。《禮記·檀弓篇下》「是月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禮為喪禮」)易喪祭」。奠的意思是,贈禮,在供桌上設(shè)置供品,酒席,金銀紙錢祭拜,而祭的意思是祭拜的儀式.奠在喜事如奠雁,奠基,奠都,奠定.奠在喪事如香奠,公奠,家奠,奠竁.奠竁(cuì)是把棺木置於墓穴的意思奠祭時請鬼神來接受祭拜供品,詩經(jīng)商頌烈祖「來假(享)來饗(享),降福無疆」,又「以假以享,我受命漙將」祭:原指祭祀中占卜用的神龜,后指為死者祈福,是一種儀式,出于自身的精神活動。奠:在供桌上設(shè)置供品,請鬼神,如奠基石中的基石就是供品,奠就是請土地公施法讓房子堅(jiān)固。簡單說:下葬前是奠祭,如花圈是奠,我們?nèi)ニ退勒卟⒄埳裣勺8K勒叩男袨槭堑爝^程的祭儀式。下葬后是祭奠,花圈燒了,我們再去就是緬懷死者,是自身的懷念,而不是請神仙,因?yàn)橐呀?jīng)奠過了,花圈這個供品燒了。
8,去殯儀館去死者后要吃餅干和用白酒洗手是什么意思
瞻仰遺容后,用白酒洗手和吃餅干等做法是傳統(tǒng)習(xí)俗的轉(zhuǎn)化和變化。按照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悼念、祭拜逝者后,逝者的家人要安排簡單的宴席招待客人,以盡主人之禮?,F(xiàn)在的喪禮儀式往往安排在殯儀館,無法設(shè)宴招待客人,于是就演變成了在殯儀館準(zhǔn)備點(diǎn)白酒和餅干,象征性地招待客人??腿丝梢猿詭讐K餅干,喝一口酒。但是出于對死亡的恐懼,人們往往不會吃餅干,而是扔掉;也不一定會喝酒,而是用酒來洗手。
9,祭奠先人是的酒為社么要灑在地上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施孤。 中元之意由元宵節(jié)延伸而來。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圓稱為上元(故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七月為歲中,七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稱為中元,因以為節(jié)名。
中元節(jié)又稱為盂蘭盆節(jié),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jīng)中《盂蘭盆經(jīng)》以修孝順勵佛****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yuǎn)的民俗信仰,于是益加普及。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傳沿襲成為中元節(jié)。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fā)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還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著五谷豐登,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活動,所謂水燈,就是在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多數(shù)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tǒng)說法,水燈是用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wù)。那天店鋪也都關(guān)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中元節(jié)又稱亡人節(jié)、月半。農(nóng)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jié)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nèi)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里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里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后一堆一堆地?zé)瑹龝r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lǐng)錢。”最后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11,為什么人死了都要寫這個奠呢
尊重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古代喪禮包含兩大理路,一是對死者遺體(魄)的處理,二是對死者精神(魂)的處理。從下文的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對遺體的處理;而此時開始的奠祭,則是奉事死者精神的開始。什么是奠祭呢?上古時期,人們將器物放在地上叫"奠"。喪禮中把作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稱為奠祭,或者徑稱"奠"。為什么要用這種形式祭祀呢?原因有三,第一,古人認(rèn)為,盡管死者的靈魂已經(jīng)離開體魄,但靈魂依然要享食,只要親人擺上酒食,靈魂就會來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憑依之處;第二,喪家遽逢大喪,哀痛欲絕,不免諸事倉促,所以祭祀的儀式也就因陋就簡;第三,古人以死者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擔(dān)任,在祭祀時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屬一時不能接受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shí),不忍心馬上就用鬼神之禮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過的酒食端來,放在死者的右側(cè),含有依然侍奉他進(jìn)餐的意思。
古人把從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統(tǒng)稱為"奠"。治喪期間,凡是有新的儀節(jié),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舉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殮奠、大殮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薦新奠、遷柩朝廟奠、祖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擇要介紹。
小斂奠是小斂時在室內(nèi)進(jìn)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兩端是牲的左右兩髀,內(nèi)側(cè)是左右兩肩,再向內(nèi)是兩脅,帶有脊骨的肺放在最中間,牲肉都倒扣著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斂奠是大斂時進(jìn)行的奠祭。祭席設(shè)在室內(nèi)西南角,席面朝東。俎上的食物,魚頭朝左,鰭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條魚;臘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設(shè)豆,最右邊是盛菹的豆,左邊是盛肉醬的豆,菹豆南邊是盛栗脯的籩,栗東邊是盛干肉的豆。豚俎在豆的東邊,再往東是魚俎。臘肉單獨(dú)放在兩俎的北邊,醴、酒放在栗籩之南。
朔奠或稱朔月奠,是大斂后如果適逢朔(初一)而舉行的祭祀。祭品是一只小豬、魚和風(fēng)干的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還有醴、酒、菹、醢、黍、稷等。陳設(shè)的位置是:盛肉醬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兩豆之東,魚俎又在其東,臘肉單獨(dú)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斂時放籩的位置。醴、酒的位置與大斂時一樣。牲肉上用巾遮蓋。
現(xiàn)代社會的火化相當(dāng)于古代的落葬,追悼會一般在火化之前進(jìn)行。生者將花圈放在死者遺體的周圍,上面寫著"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遺?,F(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奠”的釋義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辭?!贰暗臁弊值尼屃x是:“祭;向鬼神獻(xiàn)上祭品。”
《漢語大詞典》釋“奠”云:“謂置祭品祭祀鬼神或亡靈?!?/div>
》“奠”字的釋義是:“祭;向鬼神獻(xiàn)上祭品?!?
對死滴人的尊重唄
12,朋友母親過世后首次聚會第一杯酒有何講究
從遠(yuǎn)古以來,酒便是祭祀喪葬時的必備用品之一。我國各地區(qū)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已逝故人,在喪葬時用酒舉行一些儀式的習(xí)俗。下面小編就詳細(xì)給大家說說我國各地區(qū)的喪葬酒禮習(xí)俗,一起來看看吧!各地區(qū)的喪葬酒禮習(xí)俗在我國,舊時認(rèn)為酒有溝通天地的靈性,人們普遍認(rèn)為人死后到了陰間,世人為其供奉酒食,死者便能享用到。正是出于這種認(rèn)識及長久以來我國流傳著的靈魂不死的觀念,許多民族都存在著喪葬禮俗中用酒祭奠死者的習(xí)俗,以表達(dá)生者對其的哀思與敬意。因而人死后,人們常常要舉行喪葬禮儀,并用酒祭奠死者的亡靈。在其中,喪葬酒尤為典型。如人死后,親朋好友都要來吊祭死者,主人家當(dāng)然得置辦酒席,盛情款待吊唁的賓朋,名為“開吊酒”。這便是一般我們俗稱的“吃齋飯”,也有的地方稱 “吃豆腐飯”。一般席上都吃素食,同時酒也一定是少不了的。此外,在死者出殯前還要喝“動身酒”以及下葬以后主人家酬謝送葬者的“送葬酒”。此后,每逢“做七”和“忌日”,也都要以酒成禮,以酒來紀(jì)念死者,表達(dá)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喪葬酒俗名目繁多。其實(shí),喪禮中為死者奠酒的儀式早在周朝時就已出現(xiàn)了。當(dāng)時先人拿酒肉供奉亡靈,把酒倒在地上獻(xiàn)給死者喝,其中隱含著為死者餞行之意。在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死亡是另一種遠(yuǎn)行,是以陰間為目的地的不歸之旅。喪葬酒俗歷經(jīng)千年,不斷流傳、演變和發(fā)展。關(guān)中和陜北出殯最忌棺材見太陽,在出殯之日的凌晨就要起靈,于東方微明、太陽未出時就要下葬。但關(guān)中的韓城則要在午后才出殯,陜南一般也是午時過后起靈。啟動靈柩時要吹奏哀樂、鳴放鞭炮,孝子在禮賓生的指引下,跪在靈前明燭、拈香、燒紙、獻(xiàn)飯、奠酒,讀“起柩文”。全體孝男孝女大哭,在禮賓生一聲“起靈”的號令下,孝子和眾鄉(xiāng)鄰迅速將靈柩抬起,移出門外,平穩(wěn)地安放在棺罩內(nèi)。安徽奠祭之日,賓朋齊集,喪家設(shè)宴款待賓客。皖南歙縣民間,一定要等所有親屬到齊,方能大殮。入殮時,用白布將尸體吊入棺內(nèi);尸體擺正后,將死者頭部裹著絲綿的嘴巴處剪開,俗稱“開密口”。此時,兒孫披麻戴孝跪獻(xiàn)果盒,將少量糕點(diǎn)放入死者口內(nèi),并滴灑告別酒。富有之戶,讓死者口含珍珠,左手持金,右手握銀,以望來世更富有。祭奠亡靈是追悼死者的重要儀式,皖南徽州特別講究,故稱之“徽祭”。據(jù)《休寧縣志》記載,本縣喪祭,通常由12位禮生組成,一行順序進(jìn)入靈堂,俗稱“牽羊祭”。禮生各有職司:正、副“贊”各一人(又叫“通”,即祭禮的司儀),分立于上堂左右的高凳上,指揮祭禮進(jìn)行;正、副引二人,正引在前,引導(dǎo)主祭的孝子行跪拜禮,副引在后,司樽、司盥、司祝(讀祭文)、司帛各一人,無職小禮生四人。祭堂設(shè)上、中、下三案,置香燭,陳山珍海味祭菜和豬羊。兩廊置盥具、酒樽等。一切儀式均按正贊所發(fā)號令依次進(jìn)行,有條不紊。講氣派的人家,尚有用“蝦須祭”的?!拔r須祭”由16位禮生組成,分兩行進(jìn)入靈堂,故名。禮生的職司分工大致與“牽羊祭”相仿,僅增加了“引”、“樽”、“盥”、“?!彼娜恕R?yàn)椤拔r須祭”時間長,走動頻繁的禮生須輪流替換。這兩種祭禮形式,均有徽州特色,外地人稱為“徽祭”。謝孝。喪事辦完,通常在“五七”之后,孝子對前來吊唁的人登門叩拜致謝,俗稱“謝孝”;并置辦酒宴酬謝喪期辦事的人。亡者若為過60歲者,即為滿壽、全壽,酒宴往往辦得隆重?zé)狒[,稱為“壽酒”??腿送鶎⒂玫谋K打碎了,“壽”便到了。另外主辦人家還要給來客一條白毛巾(舊時多為土布大手巾)。孝子守孝三年不飲酒、不看戲、不娛樂,以灰布鞋為標(biāo)志。滿三年大祭,燒靈位“除孝”,變常服。廣東白事酒席,先上三牲(豬肉、魚子、雞子),一般不必多拘泥??图揖葡淖詈笠坏啦耸乔嗖恕>葡镁?,紅事喜慶用酒不拘,但白事酒一般只用黃酒和白酒。飲白事酒時,忌猜拳行令、喧嘩及飲醉鬧事。中國的喪葬酒禮習(xí)俗,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出現(xiàn),在正定南楊莊仰韶文化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細(xì)頸陶酒壺,就是一件隨葬的酒器,也是開始在喪葬場合使用酒和酒器的證明。
13,為什么人去世了就要弄個奠字
從甲骨文的奠字看,在酒壇底下放東西讓酒壇穩(wěn)定,奠字本來就是“墊”。但為什么會成為祭祀的意思呢,估計(jì)是從遠(yuǎn)古建筑要犧牲奠(墊)基,這種具有宗教意味行為的引申而來。奠基石是墊在坑底的,估計(jì)是其叫“奠”的原因,房屋地坪下的土方在古代本身的名字就叫“墊”。死尸和奠祭品也是要埋到墓穴這個坑里的。
古代喪禮包含兩大理路,一是對死者遺體(魄)的處理,二是對死者精神(魂)的處理。從下文的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對遺體的處理;而此時開始的奠祭,則是奉事死者精神的開始。什么是奠祭呢?上古時期,人們將器物放在地上叫"奠"。喪禮中把作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稱為奠祭,或者徑稱"奠"。為什么要用這種形式祭祀呢?原因有三,第一,古人認(rèn)為,盡管死者的靈魂已經(jīng)離開體魄,但靈魂依然要享食,只要親人擺上酒食,靈魂就會來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憑依之處;第二,喪家遽逢大喪,哀痛欲絕,不免諸事倉促,所以祭祀的儀式也就因陋就簡;第三,古人以死者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擔(dān)任,在祭祀時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屬一時不能接受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shí),不忍心馬上就用鬼神之禮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過的酒食端來,放在死者的右側(cè),含有依然侍奉他進(jìn)餐的意思。 古人把從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統(tǒng)稱為"奠"。治喪期間,凡是有新的儀節(jié),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舉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殮奠、大殮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薦新奠、遷柩朝廟奠、祖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擇要介紹。 小斂奠是小斂時在室內(nèi)進(jìn)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兩端是牲的左右兩髀,內(nèi)側(cè)是左右兩肩,再向內(nèi)是兩脅,帶有脊骨的肺放在最中間,牲肉都倒扣著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斂奠是大斂時進(jìn)行的奠祭。祭席設(shè)在室內(nèi)西南角,席面朝東。俎上的食物,魚頭朝左,鰭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條魚;臘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設(shè)豆,最右邊是盛菹的豆,左邊是盛肉醬的豆,菹豆南邊是盛栗脯的籩,栗東邊是盛干肉的豆。豚俎在豆的東邊,再往東是魚俎。臘肉單獨(dú)放在兩俎的北邊,醴、酒放在栗籩之南。 朔奠或稱朔月奠,是大斂后如果適逢朔(初一)而舉行的祭祀。祭品是一只小豬、魚和風(fēng)干的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還有醴、酒、菹、醢、黍、稷等。陳設(shè)的位置是:盛肉醬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兩豆之東,魚俎又在其東,臘肉單獨(dú)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斂時放籩的位置。醴、酒的位置與大斂時一樣。牲肉上用巾遮蓋。 現(xiàn)代社會的火化相當(dāng)于古代的落葬,追悼會一般在火化之前進(jìn)行。生者將花圈放在死者遺體的周圍,上面寫著"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遺?,F(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奠”的釋義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辭?!贰暗臁弊值尼屃x是:“祭;向鬼神獻(xiàn)上祭品?!?《漢語大詞典》釋“奠”云:“謂置祭品祭祀鬼神或亡靈?!?/div>
diàn【釋義】①用祭品向死者致祭:祭奠。②使穩(wěn)固;建立:奠都|奠定基礎(chǔ)?!镜於ā?#diàndìng穩(wěn)固地建立?!祭洹叫r候的基本功訓(xùn)練,為他在繪畫方面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奠基】 #diànjī奠定建筑物的基礎(chǔ)?!祭洹浇裉欤瑢W(xué)校全體同學(xué)都出席了新校舍的奠基儀式。關(guān)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奠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東西的基物。本義:設(shè)酒食以祭。 同本義。特指初死時的備供品敬禮 奠,置祭也。――《說文》 于以奠之。――《詩·召南·采蘋》 共其奠牛。――《周禮·牛人》。注:“喪所薦饋曰奠。” 舍奠于其廟。――《禮記·祭統(tǒng)》。注:“非時不而祭曰奠?!?故既奠。――《禮記·郊特牲》。注:“謂薦熟時也?!?有司以幾宴舍奠于其墓。――《禮記·檀弓》 奠汝又不見汝食。――清·袁牧《祭妹文》 又如:祭奠(為死者舉行儀式,表示追念);奠饌(置食物以祭 奠 diàn ①對死者陳設(shè)祭品表示悼念。 ②奠定:~基。 【奠定】建立、打下(基礎(chǔ)):~事業(yè)的基礎(chǔ)。 奠dìng 存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