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么茅臺酒等醬香型酒的制曲需要“處女用腳踩曲”呢。三、女性比男性耐熱,醬香白酒在制曲遵循“三高三長”(高溫制曲、堆積、蒸餾;制曲時間長、生產周期長、儲存時間長),制曲房一般達60℃左右的,所以選在比較清涼的早晨踩曲,所謂的“制曲”就是制作酒曲,“酒曲”是釀酒不可或缺的基本原料,古代傳統(tǒng)釀酒都要用人工踩酒曲。
1、茅臺酒廠制曲為什么用未婚女性踩?
未婚女踩曲這個說法值得懷疑!在一個視頻中,不僅看到了已經不年輕的女人,而且還有個女人說自己從19歲開始就干這個工作了,今年29歲,已經干了十年了。那么,難道說她真的為了踩曲這項革命工作而放棄或推遲了自己的婚姻?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了么?早年間曾經聽一個在肯德基搞衛(wèi)生的人說,工作前要把兩只胳膊上的袖子擼到肘部以上,然后在消毒池子里浸泡后方能進入工作區(qū)域,
然而,技術已經達到了“極為先進”、連一個總工都要步入兩院院士的茅臺酒廠,是不是將踩曲女人們都進行身體消毒后再進入工作場地的呢?如若不是的話,那是不是說:就非得用沒經過清洗、沒消過毒的腳踩出來的曲才能達到制酒的最佳效果呢?有人說用腳踩曲是工作需要,因為只有用腳踩才能在模具中踩實、踩勻,對此我仍然持懷疑態(tài)度。
2、為什么古代制曲只選未婚少女?
所謂的“制曲”就是制作酒曲,“酒曲”是釀酒不可或缺的基本原料,古代傳統(tǒng)釀酒都要用人工踩酒曲,“酒曲”的種類很多,釀造什么樣的酒需要什么樣的酒曲。比如釀造紅酒和黃酒用的酒曲就不一樣常用的酒曲一般是把白米(大米)蒸熟后進行發(fā)酵,然后“踩曲”踩好后,放入木模,過十幾天米粒上會長出菌絲,當釀酒時用來發(fā)酵高粱、米之類的原料。
酒曲的功能和蒸卷子用的發(fā)酵粉差不多,踩曲是一項有趣而辛苦的工作。踩曲招收的都是年輕女子,尤其是處女最搶手,為何有這種傳統(tǒng)呢?這是傳統(tǒng)釀酒法流傳下來的工藝。踩曲一般選擇從端午這天開始,從科學角度來說,端午以后天氣越來越熱,溫度高利于霉菌的生長,從迷信角度來說,古人認為端午這天是至陽天氣,即陽氣最盛,選擇處女是為了用少女至陰之氣調和至陽之氣,達到陰陽調和、萬物生長的境界。
有幸我曾參觀過瀘州老窖酒廠踩曲盛況,一排排漂亮的小女生用小腳丫有節(jié)奏踩來踩去,簡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雪白的腳丫和雪白的米粒相映成趣,歡聲笑語充滿了炎熱的廠房。少女們只管踩,有專門量原料和水的,有專門拌料的,有專門搬運的值得一提的是,一塊酒曲不是一個少女一直踩,而是上百個少女一人踩幾腳,也就是不斷變換位置,這樣一來,一塊酒曲最多時經過50個人才能踩好,
我問技術員為何需要不同人來踩酒曲?他告訴我每個人腳上帶的微生物不同,變換人是為了最大限度增加微生物數量。我突然想到喝的酒原來是用少女的腳踩出來的菌種,終于明白用處女踩的目的了,古人太懂情趣,親們想想看,如果用一些粗俗的婦女踩曲,我估計男人喝酒想起來就會吐,當然這是我的臆想。踩酒曲目的是使曲緊密,在搬運時不容易破碎,
把曲裝進木模碼在庫房,曲與曲之間緊密接觸更容易繁殖微生物。這是古人經過長時間摸索出來的經驗,在古代踩曲都是找一些處女,我認為是迷信的做法,踩曲無非就是踩緊密,達到目的就行了?,F代有些酒廠以此為噱頭,無非是博人眼球,為酒廠做廣告而已,其實機器制曲更方便和高效率,“踩曲”反而成了一種看點,據說還要申請非物質遺產呢,我覺得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保留下來也不錯,你覺得呢?文/秉燭讀春秋。
3、茅臺醬香型白酒用人工踩曲、攤涼,難道不怕有腳臭味嗎?
“就是這個味,愛喝不喝!”那在十年前的確是這個情況,八九十年代前,機械還很落后,面對成山堆的酒酵,只有用腳丫子踩和,我那時吃的餅干都是用腳踩出來的!但是要告訴你的是,好酒曲怎么來的?過去有個酒廠生產酒量特別大,可是就是酒的酒香無法穩(wěn)定,有一天老板在酒廠里專研,五歲的兒子來喊他吃飯,路上對著酒池尿了一泡,沒想到這池酒味道醇香,全國馳名,名叫茅臺酒,這只是個傳說,但只有這池酒才稱的上飛天茅臺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