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diào)經(jīng)片是什么啊?
是針對女性的專用藥,用來調(diào)節(jié)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的
三.硫黃有何用處
1.石硫黃 (《本經(jīng)》) 【異名】石流黃(《范子計然》),石留黃、硫黃(《吳普本草》),昆侖黃(陶弘景),黃牙(《丹房鑒源》),黃硇砂(《海藥本草》)。
2.【來源】為硫黃礦或含硫礦物冶煉而成?!镜V物形態(tài)】硫黃斜方晶系。 晶體的錐面發(fā)達,偶而呈厚板狀。 常見者為致密塊狀、鐘乳狀、被膜狀、土狀等。
3. 顏色有黃、淺黃、淡綠黃、灰黃、褐色和黑色等。 條痕白色至淺黃色。 晶面具金剛光澤,斷口呈脂肪光澤。
4. 半透明。 解理不完全。 斷口呈貝殼狀或參差狀。 硬度1~2。 比重05~08。
5. 性脆。 為良好的絕緣體。 以手握緊置于耳旁,可聞輕微的爆裂聲。 在108℃時即熔化,270℃時燃燒。
6. 常見于溫泉、噴泉、火山口區(qū)域;沉積巖中亦常有之?!静杉繉⒛鄩K狀的硫黃及礦石,在坑內(nèi)用素?zé)藜訜崛刍?,取其上層之硫黃溶液,倒入模型內(nèi),冷卻后,取出。
7.【藥材】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 呈黃色,或帶淺綠色或淺棕黃色。 表面不平坦,常有麻紋及細砂孔;有光澤,半透明。
8. 體輕,質(zhì)脆易碎。 斷面常呈粗針狀結(jié)晶形。 有特異之臭氣,味淡。 以色黃,光亮、松脆、無雜質(zhì)者為佳。
9. 燃之易熔融,發(fā)藍色火焰,并放出刺激性的二氧化硫臭氣。 不溶于水及鹽酸、硫酸;遇硝酸或王水被氧化成硫酸;溶于二硫化碳、煤袖及松節(jié)油中。
10. 產(chǎn)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四川、廣東、臺灣等地。 此外,尚有天生碘和舶上硫黃二種商品: ①天生磺(《綱目拾遺》) 系含硫溫泉處升華凝結(jié)于巖石上者,收集后,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熱水燙7~10余次,然后放在香油內(nèi),撈取浮于表面者。
11. 本品為淺黃色粉末,少有呈碎片狀,閃爍發(fā)光,有臭氣。 ②舶上硫黃(《博濟方》) 又名:舶硫(《遵生八箋》),白硫黃(《百草鏡》)。
12. 系將硫黃提煉而成。 商品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全體鮮黃色,半透明,有玻璃樣光澤。 體輕而脆,易碎,斷面不平坦。
13. 有臭氣,味淡。【化學(xué)成分】純品主要含硫,并含碲與硒。 商品中有雜質(zhì)?!舅幚碜饔谩苛螯S本身不活潑,內(nèi)服后變?yōu)榱蚧锘蛄蚧瘹洌碳の改c粘膜,使之興奮蠕動,導(dǎo)致下瀉。
14. 此過程需要有堿性環(huán)境、大腸桿菌、特別是脂肪分解酶的存在。 腸內(nèi)容中,脂肪性物質(zhì)較多時,易產(chǎn)生大量硫化氫而致瀉。
15. 空氣中硫化氫濃度過高,可直接麻痹中樞神經(jīng)細胞而導(dǎo)致死亡。 硫化物局部應(yīng)用,有溶解角質(zhì)及脫毛(硫化鋇)作用。
16.【炮制】生硫磺:去凈雜質(zhì),砸成小塊。 制硫黃:取揀凈的硫黃塊,與豆腐同煮,至豆腐現(xiàn)黑綠色為度,取出,漂去豆腐,陰干。
17. (每硫黃10斤,用豆腐20斤) 《綱目》:凡用硫黃,入丸散用須以蘿卜剜空,入硫在內(nèi),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氣;以紫背浮萍同煮過,消其火毒;以皂莢湯淘之,去其黑漿。
18. 一法:打碎以絹袋盛,用無灰酒煮三伏時用。 又消石能化硫為水,以竹筒盛硫埋馬糞中一月,亦成水,名硫黃液。
19.【性味】酸,熱,有毒。 ①《本經(jīng)》:味酸,溫。 ②《吳普本草》:神農(nóng)、黃帝、雷公:咸,有毒。
20. 醫(yī)和、扁鵲:無毒。 ③《別錄》;大熱,有毒。 ④《藥性論》:味甘,有大毒?!練w經(jīng)】入腎、脾經(jīng)。
21.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命門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手厥陰經(jīng)。 ⑧《玉楸藥解》:入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jīng)。
22.【功用主治-硫黃的功效】壯陽,殺蟲。 治陽痿,虛寒瀉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癬,濕疹,癩瘡。 ①《本經(jīng)》: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
23. ②《別錄》: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癬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匿瘡,止血,殺疥蟲。
24. ③《藥性論》:除冷風(fēng),頑痹。 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煉服主虛損泄精。 ④《海藥本草》:主遺精痔漏,老人風(fēng)秘等。
25. ⑤《日華子本草》:殺腹臟蟲。 ⑥《綱目》:主虛寒久痢滑泄,霍亂,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陰毒傷寒,小兒慢驚。
26. ⑦《綱目拾遺》:天生磺,治膈癥。 舶上硫黃,滅斑,殺蟲,治瘡?fù)ㄑ篂a痢?!居梅ㄅc用量】內(nèi)服:研末,0。
27.5~1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調(diào)敷或磨汁涂?!疽思伞筷幪摶鹜霸袐D忌服。 ①《藥對》:曾青為之使。
28. 畏細辛、飛廉、樸硝、鐵、醋。 ②《本經(jīng)逢原》:久服傷陰,大腸受傷,多致便血;濕熱瘙痹,良非所宜。
29.【選方】①治男子腰腎久冷,心腹積聚,脅下冷癬,腹中諸蟲,失精遺溺,形羸力劣,腳膝疼弱,冷風(fēng)頑痹,霍亂轉(zhuǎn)筋,虛滑下利;又治婦人血結(jié)寒熱,陰蝕疽痔:硫黃十兩。
30. 凈揀去沙石,研細飛過,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鹽泥固濟曬干,地內(nèi)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滿,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濟訖,慢火養(yǎng)七日七夜,侯足,加頂火一斤煅,侯冷取出,研為細末,以藥末一兩,用蒸餅一兩,湯浸握去水,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31. 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溫米飲下,空心服之。 (《局方》金液丹) ②治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硫黃末,新汲水調(diào)下二錢,良久,或寒一起,或熱一起,更看緊慢,再服,汗出差。
32. (《本事方》還陽散) ③治脾虛下白,脾胃虛冷,停水滯氣,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黃一兩(研末),炒面一分。
33. 同研,滴冷熱水丸梧子大。 每米湯下五十丸。 (《楊氏護命方》) ④治水瀉不止,傷冷虛極:硫黃一兩。
34. 研細,先熔黃蠟,入硫黃末打勻,丸如梧桐子大,每履五丸,新汲水下,(《圣濟總錄》黃蠟丸) ⑤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氣,及年高風(fēng)秘、冷秘或泄瀉等:硫黃(明凈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半夏(湯浸七次,焙干,為細末)。
35. 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講末攪和勻,入臼內(nèi)杵數(shù)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或生姜湯下十五丸至廿丸,婦人醋湯下。
36. (《局方》半硫丸) ⑥治胃氣,冷痛尤效:元胡索、胡椒、五靈脂、白豆蔻各五錢,硫黃一兩,木香(切片、曬干)二錢五分。
37. 研細末,拌勻收貯,體壯者服一分,弱者八厘,老人幼童五厘,取溫?zé)瓢胄≈颜{(diào)服,待次日,吃稀米湯,至五日后方可吃干飯。
38. 孕婦忌服。 (《經(jīng)驗廣集》剪根丸) ⑦治卒得疥瘡:麻油摩硫黃涂之。 (《肘后方》) ⑧治一切干濕癬:石硫黃半錢,風(fēng)化石灰半兩,鉛丹二錢,膩粉一錢。
39. 同研如粉,用生油調(diào),先以布揩破癬涂之。 未涂藥間,煎蔥白、甘草湯淋洗,如換時亦依此。 (《圣濟總錄》如圣散) ⑨治慢性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硫黃一兩,銀珠一錢,陳醋半斤。
40. 將硫黃放在鐵勺內(nèi)熔化后,放入銀珠拌勻,在地上挖個二至三寸深的坑,將醋和溶化的硫黃液先后倒在坑內(nèi),等凝固后取出再熔化,如此處理三次,搗細粉,用植物油調(diào)勻,以布包藥搽患處,一日兩次。
41. (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⑩治癘風(fēng):硫黃末,酒調(diào)少許,飲汁,或加大楓子油更好。 (《仁齋直指方》) ⑾治疬瘍風(fēng)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磨硫黃、附子涂之,或硫黃、白礬擦之。
42. (《姚僧坦集驗方》) ⑿治陰生濕皰瘡:石硫黃,研如粉,敷瘡上,日三度。 (《梅師集驗方》) ⒀治小兒聤耳:末石堿黃,以粉耳中,日一夜一。
43. (《千金方》) ⑾治咳逆打呃:硫黃,燒煙熏之。 (《醫(yī)方摘要》) ⑿治酒皶赤鼻:舶上硫黃、雞心檳榔等分,片腦少許。
44. 為末,絹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 (《瑞竹堂經(jīng)驗方》) ⒀治耳聾:硫黃、雄黃各等分。 為末,綿裹納耳中。
45. (《千金方》) ⒁治燙傷,燒傷,能止痛,抗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促進愈合:硫黃,燒酒。 將硫黃粉碎放入磁器內(nèi)(不可用金屬容器),兌入燒酒,以沒過硫黃為度。
46. 把酒點著燒成炭灰色。 因酒含有水分,如燒后還余水分,可用慢火將硫磺烤干,然后研面,用時撒于患部。
47. 如有水泡,將水泡挑破再上藥粉。 (遼寧省《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硫黃1斤,綠豆(磨碎,布包)1斤,加水煮2~3小時,至硫黃成松泡狀時,取出綠豆,使硫黃干燥,研粉。
48. 每次1克,日服1~2次,20天為一療程。 治療213例,臨床治愈40例(17%),顯效95例(46%)。
49. 部分病例做了肝、腎功能,及心電圖、血常規(guī)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異常改變。 ②治療蟯蟲取硫黃粉內(nèi)服,2~5歲每次0。
50.3克,6~7歲0。5克,每天3次,進餐時服;同時每天洗滌肛門1次,并用硫黃粉撲于肛門及其周圍。 治療57例,用藥2周后,51例連續(xù)3天做蟲卵和成蟲檢查,結(jié)果轉(zhuǎn)陰者26例,治愈率為60。
51.98%。 在治療期間無不良反應(yīng)出現(xiàn)。 ③治療紅皮病采用硫黃發(fā)熱療法,治療原發(fā)性紅皮病,即威-勃氏紅皮病及續(xù)發(fā)性紅皮病(續(xù)發(fā)于尋常性干癬、脂溢性濕疹、毛發(fā)紅糠疹等)共7例,病期自40~150天不等,均治愈或好轉(zhuǎn)。
52. 治法:以2露硫黃油懸液行肌肉注射,開始用0。2毫升注射于臀部,以后視機體反應(yīng)情況每次增加0。2毫升,最大可增至2毫升。
53. 10~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1~2周,視病情需要可注射3~5個療程。 治療時間最短者28天,最長者80天。
54. 為了防止疼痛,宜先在臀部肌注1~2%普魯卡因溶液后再注射本藥。 禁忌癥:一全身衰弱或營養(yǎng)不良;二活動性肺結(jié)核及糖尿?。蝗呐K病及高血壓;四肝腎功能障礙;五血液??;六孕婦及50歲以上的病人。
55. 硫黃發(fā)熱療法治療紅皮病所需的發(fā)熱次數(shù)和劑量應(yīng)視個體的不同情況而定,劑量應(yīng)以維持最高熱度為宜,不宜迅速增至最高量。
56. 此法較其它發(fā)熱療法熱度高,熱型規(guī)則,持續(xù)時間長。 發(fā)熱潛伏期平均為6~8小時,其后體溫即直線上升,最高熱度可達35~41℃,平均高熱持續(xù)時間8~12小時。
57. 高熱前后可出現(xiàn)寒戰(zhàn)、頭痛、頭暈、口渴、不思飲食、四肢困倦及關(guān)節(jié)疼痛等副作用,須加強護理,調(diào)整飲食,充分飲水,亦可靜注50%葡萄糖液20~40毫升。
58. ④治療陰囊、陰唇濕癢采用硫黃煙熏療法。 取硫黃1錢左右,放入磁杯內(nèi),用棉花搓成捻子,蘸油少許插入硫黃中,點燃捻子。
59. 直接煙熏陰阜部分(用被單圍住下身,以免煙氣外泄),每次1小時左右。 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4次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