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縣椒園鎮(zhèn)貓兒洞酒廠,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椒園鎮(zhèn)有那些村

本文目錄一覽

1,越南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和貓耳洞戰(zhàn)役發(fā)生于幾幾年

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共分3個階段,分別如下一階段:桂滇作戰(zhàn)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云南邊防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在廣西、云南兩個方向向當面越軍發(fā)起攻擊。參戰(zhàn)部隊的步兵、裝甲兵等陸軍部隊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一舉擊退了入侵越軍。廣西邊防部隊采取南北對進的作戰(zhàn)手段,于22日完成了對越南重鎮(zhèn)高平之越軍的合圍,戰(zhàn)至25日,攻占了高平。云南邊防部隊發(fā)起進攻后,右翼部隊強渡紅河,迅速殲滅了對岸守敵,左、右兩路達成對老街地區(qū)越軍的合圍,激戰(zhàn)至20日,殲滅了老街守敵大部,攻占了市區(qū);22日一部奪占了代乃,切斷了越軍頑抗部隊同增援部隊的聯(lián)系,爾后,反擊作戰(zhàn)部隊分左右并肩突擊向縱深發(fā)展,25日云南方向參戰(zhàn)部隊占領柑糖市和柑糖礦區(qū)。27日,廣西邊防部隊分三路向諒山發(fā)起攻擊,3月4日,反擊作戰(zhàn)部隊在強大炮火掩護下,越過奇窮河,占領了諒山市,控制了市區(qū)以南各要點。云南邊防部隊于27日對越軍增援部隊發(fā)起攻擊,至3月3日,攻占了沙巴、鋪鏤、郭參、封土等要點。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推進到淺近縱深20~40公里,攻占諒山、高平、老街等省城和20多個邊境城鎮(zhèn)及要點。3月5日,中國政府發(fā)表聲明,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的預期目的已經(jīng)達到,自當日起參戰(zhàn)部隊開始回撤。并重申:“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絕不容許別人侵犯我國領土?!敝?月16日,中國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nèi)。第二階段:收復兩山廣西、云南邊防部隊回撤后,中國政府一再建議越南政府同中國舉行邊界談判,協(xié)商解決兩國爭端。 但越南當局表面上接受中國的建議,暗中卻加緊擴軍備戰(zhàn),繼續(xù)侵犯邊境地區(qū)要點,對中國邊境地區(qū)軍民進行襲擾,使中國邊境地區(qū)人民不能開展正常的生產(chǎn)和生活。為了創(chuàng)造和維護邊境地區(qū)的和平與安寧,廣西、云南邊防部隊又實施了收復法卡山、扣林山戰(zhàn)斗,收復和保衛(wèi)老山和者陰山作戰(zhàn);1981年5月5日,廣西邊防部隊對占領法卡山之越南侵略軍實施反擊,當日收復了法卡山,爾后轉入保衛(wèi)法卡戰(zhàn)斗。于當日、10日、16日、19日、6月7日,先后擊退越軍團營規(guī)模的反撲,牢牢守住了陣地。5月7日,云南邊防部隊對侵占扣林山的越軍實施了反擊,當日收復了扣林山。在此后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粉碎越軍組織的營以下規(guī)模的反撲192次,狠狠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第三階段:老山作戰(zhàn)1984年4月2日,云南邊防部隊發(fā)起了收復老山、者陰山作戰(zhàn)。4月2日至27日,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軍實施了持續(xù)的炮擊,重創(chuàng)入侵老山的越軍陣地、指揮所等目標千余處,為收復老山、者陰山創(chuàng)造了條件。1984年4月28日、30日、5月15日,中國邊防部隊先后攻占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至此,全部收復老山地區(qū)被越軍侵占的中國領土。從1984年5月中旬起至1989年10月止,中國邊防部隊在老山地區(qū)組織堅守防御,先后粉碎越軍7次師團規(guī)模的反撲和1700余次的襲擾。貓耳洞戰(zhàn)役,主要是指第三階段的老山作戰(zhàn)時期。

{0}

2,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椒園鎮(zhèn)有那些村

恩施州宣恩縣椒園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椒園,人口62900人,面積188平方公里。恩施州宣恩縣椒園鎮(zhèn)行政區(qū)劃轄21個村委會:椒園、水田壩、石馬、羅川巖、涼風洞、白泥壩、黃坪、龍洞、紅巖卡、三河溝、香樹林、店子坪、慶陽壩、老寨溪、新茶園、土黃坪、洗草壩、石家溝、龍?zhí)断?、荊竹坪、水井坳。

{1}

3,從貓耳洞詩人到民間文化使者的飛躍散文

聽轉業(yè)到江蘇無錫的原師報道組岳有仁說,我們在云南老山前線時同一個部隊的戰(zhàn)友石曉良,退役后自主擇業(yè),在他的家鄉(xiāng)江蘇宜興創(chuàng)辦了一家集綜合性、學術性、研究性和傳播性于一體的民間組織機構————八面來風堂。經(jīng)過近十年的奮力拼搏,他已成為赫赫有名的“民間文化使者”,他的文化藝術事業(yè)也蒸蒸日上,被藝術圈內(nèi)外推崇為“當代曼生再現(xiàn)”。 石曉良?那個初看起來不很健談,又憨厚、老實、淳樸,卻做夢都想當詩人的傻大兵?他是個典型的詩歌迷,特別愛寫詩,在“貓兒洞”里也寫了不少小詩歌,還自稱是貓耳洞“詩人”。然而,十多年后他卻變成了一個稍有名氣的“文化使者”。在和石曉良取得聯(lián)系后,粗略地翻了他開設的紫砂書畫網(wǎng),“壺畫禪語”博客和特遞來的一大摞書刊,才得知他現(xiàn)在筆名叫笑陽,藝名一壺道人,號民間陶夫。于是,我便產(chǎn)生了探究他從貓耳洞詩人到涉足書畫,從軍官到民間文化專業(yè)戶,那段艱難而又曲折的人生演繹生涯。 軍營圓夢,初露鋒芒 1963年4月,石曉良出生在陶都宜興宜城鎮(zhèn)巷頭大隊東山堡小隊一個貧寒的家庭。那時,三年自然災害剛剛結束。石曉良的父親原來是宜城港區(qū)的搬運工人,1960年下放到生產(chǎn)隊當小隊長,他母親則是地地道道的文盲農(nóng)民。本該是城市戶口的石曉良,也就這樣成了鄉(xiāng)下娃娃。當時,教育的環(huán)境很差,他從巷頭小學,到巷頭中學,到十里牌中學都沒上過好的學校。因為沒有校舍,初中時他在普通農(nóng)民家上過課,也在窯洞里自帶小板凳上過課。所以一直到高一,石曉良基本上是沒讀過多少書。讀書期間,他還放過牛、插過秧。到了高二,隨著高考的恢復,石曉良跳出農(nóng)門的思想日益強烈,感覺在三分地里很難成就一番事業(yè)。讀高二要走十幾里地,早晨五點出發(fā),七點到學校,冬天特別冷,沒有像樣的衣服褲子穿,只有一雙半舊的布鞋,有時舍不得穿,只能赤著腳走到學校。那年頭,腳上手上全部都是紫血。在這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中,石曉良學習十分刻苦,一直很想跳出農(nóng)門,想走出農(nóng)村。高考時,由于農(nóng)村中學師資匱乏,教育質(zhì)量比較差,加之他的基礎沒打牢,高考名落孫山了。但他卻不因此而放棄,在苦苦尋找機會。 石曉良特別想再繼續(xù)讀書,但由于家庭壓力很大,經(jīng)濟也比較困難,沒有辦法繼續(xù)復讀,眼看大學夢難圓,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選擇了唯一的一條路:當兵,爭取考軍校。1981年10月,他應征入伍到山西。在部隊,石曉良一邊刻苦參加軍事訓練,一邊偷偷地復習文化,很快得到一份好差事——給領導補習文化。在給領導補習文化的過程中,他的文化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和提高,真是一舉多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級領導的鼓勵下,他鼓起勇氣報考了軍校。通過他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終以高分考上了長沙炮兵學院,圓了進軍校讀大學的夢。1985年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石家莊某集團軍任排長。當時,石曉良可得意啦!畢竟實現(xiàn)了從士兵到軍官的跨越,他多想回到家鄉(xiāng)讓父老鄉(xiāng)親看看,自己已經(jīng)出人頭地啦!當上了軍官,穿上了四個兜的干部服。他還默默發(fā)誓,要在部隊好好摸爬滾打,干出一番事業(yè),得到上級的提拔重用。 到老山參戰(zhàn)給他提供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平臺和機遇。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后,中越邊境的戰(zhàn)事仍然十分緊張,中央軍委出于鍛煉部隊的目的,把一大批部隊拉到“兩山”輪戰(zhàn),石曉良所在的部隊也被列入輪戰(zhàn)對象。當排長不到一年的他,隨部隊到了仍然充滿戰(zhàn)爭火藥味的老山前線。他算幸運,上級有給他選擇的余地,他可以從事軍事,也可以從事政工。是到司令部當軍事參謀,還是到政治處當干事由他自己選擇。他思忖再三,選擇了當政治干事,他認為:政治干事可以寫點文章在報紙上發(fā)表,好出名,腦力勞動多一些,打仗的風險也小一些。于是,他就到政治處當了一名干事,隨部隊開赴老山前線。 火熱的戰(zhàn)地生活是軍旅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當時,在前線的每一個連隊的墻上和貓耳洞口,幾乎都能看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詩句。對于從事宣傳工作且酷愛詩歌的石曉良來說,自然會萌發(fā)寫詩的欲望。那時,他的文學功底還很薄,但前線戰(zhàn)斗生活是軍旅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加上親臨其境的意境,又有空余時間摸索磨礪。他開始利用戰(zhàn)斗間隙讀書、看報,并試著寫詩。終于在貓耳洞寫出了處女作《我是一顆流星》:我是一顆流星/沒有脫離星系/為了——/南山群永遠顯示青春風姿/百靈鳥永遠無憂無慮歡唱/海平面永遠沿著視線延伸/從北星座向南星座滑行//我身穿國防綠滑行/留下一片綠色燦爛的世界/我佩戴三點紅滑行/留下一道閃光永恒的軌跡//我是一顆流星/釋放完最后一顆細胞的熱量/轟轟烈烈倒下/和地平線平行……。1987年5月26日,這首處女詩終于發(fā)表在《文山報》上。處女作的發(fā)表,讓他高興不已,更增添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動力。爾后,石曉良詩如泉涌,先后在《含笑花》詩報、《老山蘭》、《文山報》、《宜興報》、《戰(zhàn)友報》、《解放軍生活》、《解放軍報》僅20家報刊發(fā)表了《士兵浪漫曲》、《貓耳洞回聲》、《泥土》、《士兵?母親?貓耳洞》等30多篇詩歌。雖然,他的詩稱不上是劃時代的經(jīng)典,但畢竟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戰(zhàn)友們的夸贊。這段時期的石曉良,還真的有大詩人、名作家的自豪感。對戰(zhàn)友們封他為“貓耳洞詩人”,暗暗自喜。更讓他高興的是,由于他在前線表現(xiàn)突出,又創(chuàng)作了不少鼓舞士氣的詩歌,多次立功受獎,為后來提拔重用,晉升中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此,他自己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無心插柳,竟然成蔭 部隊回到駐地石家莊后,石曉良拜現(xiàn)任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的著名詩人、書法家旭宇為師。那時,石曉良對書法一竅不通,沒有任何感覺。當時拜師,完全是為發(fā)幾首小詩。后來經(jīng)??葱裼罾蠋煂憰ǎ纸榻B他認識了河北畫院有名的藝術大家韓羽、院長王懷騏、一級美術師鐘長生,河北師大教授李明久、白云鄉(xiāng),河北美術出版社總編輯問雨(已故)、趙貴德等一批文化名人。利用工作之便,石曉良又到北京認識了吳冠中、沈鵬、尹瘦石(已故)、白雪石、秦嶺云等著名畫家。隨著慢慢的交流,人際關系擴大以后,石曉良也就逐步喜歡上了書畫,想通過收藏書畫為家鄉(xiāng)的文化事業(yè)做一些工作,做一點貢獻。實際上,石曉良的人生過程,就是在了解書畫、逐步發(fā)展到對書畫著迷的全過程,而且是從不熟悉到認知、喜歡,再到全身心投入研究,一發(fā)而不可收。 1992年5月,宜興召開第二屆陶瓷藝術節(jié),石曉良邀請河北畫院的江楓和鐘長生參加,并結識了一批在宜興的外地書畫家,在其中既得到了樂趣,又增長了見識。1993年,石曉良從石家莊調(diào)到家鄉(xiāng)駐軍某炮兵師,一干又是8年,從新聞干事,到政治部秘書,到群聯(lián)科長。1995年,石曉良把河北的著名山水畫家鐘長生和花鳥畫家問雨及鎮(zhèn)江畫院院長李葦成三人請到宜興,在徐悲鴻紀念館辦了一個展覽,并出資把他們每個人二十幾張畫買斷,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展覽結束后,石曉良與鐘長生聯(lián)系,請他來畫江南風光。他們兩個人應邀赴約,如臨其境,靈感倍發(fā),創(chuàng)作了不少有價值的作品。鐘長生白天寫生,晚上畫畫,石曉良白天欣賞大自然的風光,醞釀詩篇,于是成就了《鐘長生山水畫欣賞——江南園林水鄉(xiāng)系列》的詩畫集,國內(nèi)很多電視臺和報紙作了宣傳。 出版這本書后,石曉良就特別想在這方面有所成就。在政治部秘書科長的位置上干了兩年以后,他萌生了辭官的念頭。 自主創(chuàng)業(yè),臘梅吐香 石曉良是一個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1年部隊軍轉干部首次實行雙向選擇,既轉業(yè)安置又可自主擇業(yè)。他拋棄了世俗偏見和親朋好友的好言相勸,不圖舒服,勇做自主擇業(yè)第一人?!靶﹃枴边@個筆名,是他決定自主擇業(yè),并決心走文化傳播之路的時候取的。他說,因為選擇了一個新起點,所以給自己起一個新筆名,開始一段新道路;其次,“笑陽”也是他的生活之道,一種笑對人生、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另外,“笑陽”跟他的本名“曉良”也有點諧音的味道。 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不一樣,所磨練的人生意志也不一樣。剛開始出來的時候,石曉良就像大海上的一葉扁舟,沒有方向。在無錫呆了近一年的時間,石曉良籌備成立中新社無錫分社,但實踐下來,他覺得空對空的樓臺是很難搭建起來的,因為都是依附在別人身上,樓臺如果一方塌了,可能整個就塌掉了。于是,他開始思考完善自己的方案。石曉良喜歡研究書畫,雖說沒有取得多大成果,但畢竟喜歡那么多年了。他想:中國書畫有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紫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品牌,如果家鄉(xiāng)的紫砂能夠和書畫聯(lián)姻結合,那是再好不過的。這樣,對藝術家也好,對喜歡茶文化的人們也好,都具有很大的魅力。有這樣的好土壤、好機遇,自己怎能不抓住呢?他毅然決定回自己的家鄉(xiāng)扎扎實實地做這樣一種事業(yè)呢?石曉良開始有了新的夢想。 過程是自己享受的,結果是給別人看的,別人一般只看到你的結果。要想干出一番事業(yè),就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石曉良成功的欲望非常強,他當時轉業(yè)費全部加起來只有13萬多,加上家里的儲蓄,一共有20多萬。僅憑這點錢,是很難造就一個很大的陣地的。要干事業(yè),就需要有敢于冒險的精神。抱著這樣的想法,石曉良在宜興騎著摩托車轉了三十多圈,最后先中一個雖蜇不起眼,但非常有發(fā)展前景的地方。就是還處于有點荒涼,基礎設施沿不完善的解放廣場。在他認為地點不錯,可盤算起來還是令他頭疼,盡管解放廣場荊溪大廈一層的面積有近1100平方,房子和裝修加起來要300萬,他那來這么多錢?但他認定的事就從不放棄,他認為:解放廣場建筑風水好,環(huán)境不錯,價格也公道,是比較理想的位置,比較適合辦一個文化藝術沙龍。要創(chuàng)業(yè)就需要有敢于冒險的勇氣,于是,他賣掉老屋,向親戚朋友借貸,再向銀行貸款185萬元,終于創(chuàng)建了江南首個民間文化沙龍。 開始的時候,石曉良對書畫的感覺只是朦朦朧朧的喜歡。但真正喜歡,真正懂得中國書畫,是在2002年底在宜興美術館自費辦了一個展覽——當代新文人畫代表人物朱新建的個人畫展和石曉良自己的一個收藏展。石曉良在石家莊喜歡書畫的戰(zhàn)友楊海寬,在很大程度上給他推薦了朱新建。當時,他對朱新建沒什么感覺,對朱新建的畫,不說討厭,但也沒有喜歡到現(xiàn)在這種程度。朱新建的畫,拿過來的時候,墨是很臭的,但裝裱掛出來以后,每天感覺不一樣。那次展覽,石曉良一個星期都呆在展覽館,一直在看朱新建的作品。一個星期看下來以后,石曉良感覺突然眼睛一亮,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至于以后的他太愛這個藝術了,中國畫給了他無窮無盡的力量和美的享受。 在石曉良沒有過多接觸書畫以前,一直認為畫就是寫實的、漂亮的、完整的就好。朱新建的畫,使他觀點轉了180度的彎子。他意識到,藝術應該是自然的、平淡的、直白的,更有味道,格調(diào)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國畫的格調(diào)就是人的本質(zhì),人性的直白,那種人性直接在書畫藝術上的表露是最好的藝術,它不表達官位、虛假的成分、夸張的程度,或者張揚的東西,它直接表達平平淡淡的、寧靜致遠的內(nèi)心,讓你心情平靜下來,去欣賞,去享受。這也是石曉良為什么對朱新建這么偏愛,那么推崇,那么鐘情,就是因為他得到了朱新建畫里的內(nèi)涵和精髓。朱新建的畫作這對石曉良人格的修煉、個人藝術觀的建立,審美情趣的提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從此以后,石曉良更想做這樣的事情。文化藝術沙龍應該辦成什么樣,應該做什么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走這條路,他胸有成竹。 展覽還是寄托在別人身上的,石曉良畢竟還沒有經(jīng)濟的、社會地位來支撐,只有靠他自己去勤奮地工作、勞動來取得自己一定的影響和成果。有一次他搬新家,宜興廣播電視報總編孫建平的父親剛好住在他家的樓下,裝修的時候他幫了一些忙。通過總編的父親,石曉良和孫建平接上線。孫建平對他說,報社想辦個關于藝術收藏方面的專欄,你如果承包下來,就稍微交一點版面費,你可以做些廣告,還可以做宜興收藏比較熱的`紫砂。當時,石曉良很想在報紙上、電視上有一個宣泄自己的主張、展示研究成果的欄目。經(jīng)和報社商量,專版定名為《陽羨典藏》,宗旨是四句話:崇尚傳統(tǒng),探討藝術,引導收藏,力推新人。由此,石曉良接觸了一些書畫家、陶藝家,擴大了交流面和群眾的認知度,踏上了與紫砂結緣之路。 辦報過程中酸甜苦辣什么都有。剛開始辦第一期報紙專版,石曉良不知道該怎么辦,也不知道辦成什么樣的版面,心中沒底。承包專版,一要交給報社一定的費用,二要辦得有品位,寫出有格調(diào)的文章,推出有力量的欄目。直到現(xiàn)在,石曉良辦了128期,看了這個版面的很多讀者給他來信來電,說這是宜興的《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報》應該辦成這樣的。那時,石曉良基本上是每天加班,白天跑陶藝家,晚上加班寫稿子校對,一遍一遍地修正,爭取絲毫不差,高質(zhì)量,高品位。這張報紙,對石曉良影響最深的就是積累了很多資料,交了很多朋友,寫了一批文章,提高了自己的鑒賞眼光。 八面來風,聲名遠播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為世界文明之瑰寶。特別是中國畫,是直指內(nèi)心的,只有在靈魂相撞、感情對流時才能深切領會到畫的魅力和誘惑。2004年9月19日,身居江南繁華鬧市的宜興市解放廣場張燈結彩,集文化藝術研究與收藏(中國新文人畫與文人紫砂陶藝方向)、編著出版、藝展論壇、設計創(chuàng)作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學術性、研究性和傳播性的民間組織機構———八面來風堂在這里成立了。 10年來,石曉良的八面來風堂組織策劃了一百多次展覽和論壇,編著出版了《宜興陶與文人畫》五卷、《朱新建國畫?八面來風堂藏畫》、《中國當代紫砂中青年十二家》,協(xié)助宜興市農(nóng)林局出刊《陽羨茶》一、二卷等百余種書刊畫冊,與宜興廣播電視報合辦專版《陽羨典藏》128期、與福建省南平市閩北日報社合辦“品茗論壺”專欄二百余期,與香港《大公報》、《大周刊》合開“紫砂陶與文人畫”專題五十期;收藏了包括當代新文人畫家朱新建、范揚等以及當代紫砂陶藝名家的上萬件書畫作品和紫砂陶藝作品,會同香港大公報、福建閩北日報、以及無錫日報、宜興日報等主流媒體,建立自己的宣傳平臺,策劃宣傳了全國三百多位文人畫家和紫砂陶藝家。免費接待國內(nèi)外參觀者近五十萬人次,向全國藝術愛好者免費贈閱書刊價值逾百萬元。八面來風堂,成了江南乃至全國新文人畫界和紫砂陶藝界關注的焦點。同福建省南平市宣傳部、閩北日報社聯(lián)合研究開發(fā)大武夷文化名家紫砂壺系列,品茗論壺,壺茶同譽,相映生輝,影響空前。至2012年4月14日,“品茗論壺”走進福建廈門,11月18日,“大武夷文化壺”又走進武夷山第六屆海峽茶博會,短短四年里,石曉良已成功在全國近二十個城市成功舉辦了二十六次(場)“品茗論壺”主題系列活動。 石曉良的成功和八面來風堂的系列舉措,受到當?shù)?、境?nèi)外主流媒體的強勢關注。2006年《轉業(yè)軍官》第11期刊發(fā)“為了藝術的夢想”訪談;江蘇衛(wèi)視2007年建軍節(jié)期間拍攝播出“八面來風翰墨香”專題片;2007年4月13日,香港《大公報》刊登《八面來風以陶為媒傳播傳統(tǒng)文化》一文;2008年3月31日,《無錫日報》二版頭條發(fā)表了《從軍人到“民間文化大使”——石曉良推介傳播本土文化記事》一文;2008年9月23日《現(xiàn)代家庭報》15版頭條刊發(fā)《一位軍轉干部開創(chuàng)的文化事業(yè)》通訊;2009年《轉業(yè)軍官》第四期刊發(fā)了他自撰的文章《小沙龍里做出大文章》;其自主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和業(yè)績?nèi)刖幱山K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江蘇轉業(yè)軍官風采錄》一書;2010年《高爾夫旅游》雜志創(chuàng)刊號刊發(fā)了《有形天地,無形乾坤——釋笑陽<合和天下>紫砂套壺》一文,9月,該刊又發(fā)表了《“民間文化大使”石曉良,五行屬“睿”》一文;2010年5月20日,石曉良應邀協(xié)辦“軍轉干部創(chuàng)業(yè)論壇暨《轉業(yè)軍官》雜志創(chuàng)刊20周年座談會”;2011年,高鐵《let’sgo》海南??谖迤?,發(fā)表了《三智:傳承紫砂文化,開啟覺悟之門》一文等等。 10年來,八面來風堂備受社會各界名流青睞和贊嘆。原上海國畫院副院長、著名篆刻家韓天衡全面考察八面來風堂后中肯地說:“想不到,民間文化藝術沙龍,我的學生開一個倒閉一個,八面來風堂是一個軍轉干部開辦的,竟能辦成如此規(guī)模和氣度,堪稱‘江南文化藝術沙龍第一家’”;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經(jīng)常到八面來風堂看看,他看到八面來風堂越來越興旺,感到非常吃驚地說:“一個純粹的民間文化藝術沙龍,能夠在宜興這個特殊的土壤生存與發(fā)展,一定有它的獨道之處,在我所見北京許多民辦、公辦的博物館、藝術館等,開展日?;顒优e步維艱,有的甚至靠出租門面維持,八面來風堂能夠把紫砂和書畫結合起來,一直研究并不斷出刊,的確是一個奇跡”;中國書畫網(wǎng)總版主王子庸發(fā)帖:批評家賈方舟說,第一次聽朱新建談話以后,就有一個感想,如果朱新建帶一個研究生,這個研究生每天跟著他記錄他說的話,然后匯集成一本小冊子,就像羅丹的那本書一樣,就像歌德的那本書一樣,最后會成為經(jīng)典。如今,已有人這樣做了;著名美術批評家李小山來到八面來風堂后看了十分鐘,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想不到,想不到,實在想不到,小小的一個宜興居然有專門收藏和研究朱新建畫作的地方。李小山又說:“八面來風堂因為研究和收藏朱新建的作品,具有相當深遠的時代意義和歷史文化價值”,書畫家楊海寬說:“八面來風堂堂主石曉良,五年問業(yè)大豐,終于匯集成《大豐談藝》,似可稱當代的《五燈會元》?!庇伤拇佬g出版社出版的《大豐談藝》,成為2007年度美術類暢銷書之一。 八面來風堂從石曉良一個人開始:從“貓耳洞詩人”開始;從拜訪上千位書畫家和紫砂陶藝家開始;從帶回來的一件件藝術作品開始;從中新社無錫支社開始;從購買著名畫家朱新建的一百張畫開始;從第一次策劃展出開始;從太湖文化藝術傳媒中心開始;從2004年9月19日八面來風堂誕生開始……。八面來風堂從“以文養(yǎng)文,以藏養(yǎng)藏”經(jīng)營理念開始;從“歸零”和“摘苦”思想開始;從一百多次展出及論壇開始;從《大豐談藝》、《陽羨茶》、典藏《朱新建國畫》開始;從《陽羨典藏》、《大公報》、《閩北日報》開始;從以文人紫砂陶藝與當代新文人畫相結合的《宜興陶與文人畫》系列開始;從首開“壺畫論壇”開始;從“大武夷文化名家紫砂壺”系列活動開始……。石曉良從處女作《我是一顆流星》開始;從放棄官場開始;從拜訪書畫家開始;從第一次收藏開始;從軍轉自主擇業(yè)開始;從購房設堂開始;從一系列有關文化藝術觀察的文章開始;從采訪朱新建的一百多萬文字記錄開始;從主編一系列文化藝術畫冊叢書開始……。從民間文化藝術大使開始:從對民間美術觀察與研究開始;從沿襲清代陳曼生紫砂文化傳承開始;從新文人畫與紫砂陶藝相結合開始;從紫砂壺與武夷山巖茶絕配聯(lián)姻及其系列活動開始;從連綿不斷的壺畫論壇茶話會開始;從在武夷山拜會儒釋道三教泰斗與之當面品壺論道開始;從陶都宜興?茶鄉(xiāng)武夷“壺茶同譽”系列活動開始;從百所大學講學開始,從甘當文化“蟻工”開始,從“文人陶瓷”研究開始;從行走江蘇宜興——江西景德鎮(zhèn)——福建武夷山——浙江龍泉,建立四省四市民間文化藝術圈開始……。每一個開始都是石曉良敢于突破常規(guī)的策劃主題;每一個開始都是八面來風堂八年豐碩的見證;每一個開始對新文人畫界和紫砂陶藝界而言,所產(chǎn)生的意義都為空前。 從貓耳洞詩迷到民間文化使者,石曉良成功地完成了從軍人到商人的角色轉移;從想出人頭地到為大眾造福、繼承發(fā)揚和傳播民間文化,石曉良實現(xiàn)了兒時成名的夢想。一個喜歡而且被藝術氛圍和魅力強烈吸引住的人,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藝術并吸取更多的營養(yǎng),修煉比自身更重要的內(nèi)心世界。正確地面對人生,面對各種發(fā)生和即將發(fā)生的事實,應該是所有追求自我發(fā)展的人生之路。

{2}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