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酒大概多少度
那時的酒用現(xiàn)在的話講都是清酒,根本沒什么度數(shù),因為沒有蒸餾提純技術(shù),所以酒最好只有20度,一般不超過10度,要不李白那么能喝還不早就酒精中毒了
2,中國歷史上誰酒量最大
勾兌師肯定不對 他們要保護自己的舌頭,不能大量飲酒和食用辛辣的食物,所以不可能大量喝酒的。 中國人有空的時候,就總在琢磨誰是中國酒量最大的人。宋人趙崇絢在其作品《續(xù)雞肋》里做了一個統(tǒng)計,并得出結(jié)論,中國歷史上酒量最大的人是漢宣帝時期的丞相、大法官于定國,說他飲酒可至數(shù)石而不亂。其他高手還有漢朝的大儒鄭康成可飲一斛,漢朝的盧植是一石的酒量,魏晉劉伶的酒量是一石五斗……? 一石是多少?按照通常說法是100斤,不過各個朝代的量具大小是不一樣的,根據(jù)科學家沈括的換算,漢朝的一石相當于宋朝的32斤。古人說的“數(shù)”是指3以上的數(shù)字,也就是說,這位酒冠軍的酒量,大約等于100斤酒。后來,許多人的著作也都首推大法官于定國為中國酒冠軍。? 另一位能與于定國比一下酒量的名人,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翱追前脔?,無以堪上圣。”這是一個在中國流傳甚遠的話題??鬃右簧缟兄杏?,自己曾說過“不為酒困”,也就是并不沉迷喝酒,百觚折算下來也有上百斤,但不僅孔融相信,2000多年來許多文人對此深信不疑,東晉著名的煉丹道人葛洪說:“嗜酒無量,仲尼之能也?!? 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孫權(quán)的孫子孫皓,自詡酒量無雙,得意洋洋地問大臣:“我的酒量誰可比?”張尚想拍一下馬屁,就說:“陛下有百觚之量?!辈涣蠈O皓聽了并不高興:“你不知道孔子沒有做過皇帝嗎,竟然拿我和他比。”孫皓當政后期性格暴虐,大殺群臣,這個張尚因為馬屁拍不到位,竟然也被殺了。? 孔夫子善飲,也許是因為其力大,列子曾說他:“力大,但是不喜歡宣揚自己的這個優(yōu)點?!钡锌赡苁且驗樗鹊木茙缀醪缓凭4呵飸?zhàn)國時期的酒,酒精度還沒有現(xiàn)在的啤酒高,魯國的酒更是淡得出名,所謂“魯酒薄而邯鄲圍”。? 竹林七賢的出現(xiàn),使酒成了“風骨”的代言詞,以酒為隱,全其節(jié)而保其身,被領(lǐng)為真名士自風流,作《酒德頌》,留下一醉三年的傳說,劉伶可謂中國第一專職酒徒。? 而到了盛世唐朝,喝酒更是一大樂事,杜甫作《飲中八仙歌》,一網(wǎng)打盡了李白、賀知章、張旭等8位當時名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焙茈y想象這是深沉的老杜的詩。明末一位叫黃九煙的人,寫了一首《楚州酒人歌》,把中國歷史上的酒徒分了三六九等:以堯舜為酒帝,羲農(nóng)為酒皇,淳于為酒伯,仲尼為酒王,陶潛、李白坐兩廡,糟粕弟子蹲門旁。? 宋朝以后,中國人的喝酒能力突然下降了,著名的酒徒蘇東坡說自己只有3荷葉杯的酒量,這也許是因為酒的蒸餾技術(shù)在這個時代己經(jīng)開始被發(fā)明出來。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蒸餾器是金代的,也就是說,從這時候起,中國有白酒了,從此以后的詩篇中,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千鐘不醉”的豪情,于定國的紀錄再也沒法打破。說起來,堪稱遺憾。這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我個人還知道前五糧液酒廠的老廠長是一天7斤五糧液的,現(xiàn)任茅臺廠長號稱已經(jīng)喝了1噸半的茅臺希望對你有用
3,魏晉文人為何嗜酒如命魏晉酒文化的文化內(nèi)核又是什么
中國是酒的故鄉(xiāng)、酒的王國,在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進社會生活中的每個領(lǐng)域。酒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酒既是一種糧食釀造的物質(zhì)存在,又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象征。飲酒的文化習慣,歷經(jīng)上千年而持久不衰。歷朝歷代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宴會、斗酒、對飲等與酒相關(guān)的詩詞佳篇。而其中將酒的魅力發(fā)揮得最為淋漓盡致的就是魏晉時期。魏晉文人可以說是嗜酒如命,有著獨特的酒文化。一、魏晉酒文化產(chǎn)生的歷史原因。1.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十分特殊的一段歷史時期。國家動蕩分裂,政權(quán)頻繁更替,戰(zhàn)亂頻發(fā),人的生命之脆弱讓人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孤獨恐懼和無助感。然而一個多災多難、充滿未知的時代也能激發(fā)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靈感。正是由于復雜深刻的社會背景的存在,才使得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家輩出,使得這個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shù)顯得尤為厚重和絢麗多彩。既然無法保證生命的長度,那就只能盡可能擴充生命的寬度。文人雅士為了躲避戰(zhàn)亂既政治傾軋,紛紛逃離朝堂,來到山水之間,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歸隱山林,品藻人物,意識到生命無常與世事變遷,轉(zhuǎn)而追求精神上的平和與閑適,飲酒作樂,醉生夢死,享受當下來追求情感和個性的抒發(fā)和表達。飲酒所獲得的短暫解脫與快樂讓他們得以脫離現(xiàn)實的郁悶與苦難,得到瞬間的解脫與逃離,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保護方法。2. 魏晉時期的文人群體大多都有服食"五石散"的習慣,而飲酒就成為了一種剛需。"五石散"又稱寒食散,藥方始于漢朝,傳說成分主要有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其實是一種慢性毒藥,但是由于藥性燥熱劇烈,人服食后會感到渾身發(fā)熱、氣血上涌,產(chǎn)生一種精神煥發(fā)、精神亢奮的迷惑人的短期效果,類似于吸毒。魏晉時期的何晏首次服用并大力推廣,自稱"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服食五石散的風氣迅速盛行,不僅文人墨客,甚至達官貴人都開始依賴五石散。從曹魏到西晉東晉都以服食五石散為樂。然而五石散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過量吸食會導致神志不清,精神渙散,甚至做出當眾脫光衣服等不雅的舉動。而通過飲酒散熱,借助酒精的揮發(fā)可以在最短時間內(nèi)緩解五石散的副作用。因此五石散和酒成為了最佳搭配——既能享受飄飄欲仙的至樂狀態(tài),又能保持體面。3.魏晉時期醉生夢死、迷茫彷徨的風氣蔓延了整個社會,普通大眾盲目跟風,附庸風雅,最終導致了全民飲酒作樂的現(xiàn)象。魏晉時代是一個享樂至死的年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紛紛放棄理想,沉溺于當下的享受。將改地換天的遠大抱負和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操守都拋之腦后。在這樣的風氣影響下,普通大眾風行草偃,也加入了飲酒作樂的行列。最為顯著的代表就是"曲水流觴"。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人們紛紛來到河邊,在河流的上游放下酒杯,讓它順著河水而下。酒杯停住時,距離最近的人就要拿起酒杯斟酒并根據(jù)規(guī)定好的題目賦詩一首,之后再繼續(xù)向下傳遞。及時全民參與的飲酒集會,又是風雅有趣的詩會。這種形式極大豐富了飲酒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酒器酒具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二、魏晉酒文化的文化內(nèi)核——魏晉風度。簡單來說,魏晉風度就是文人雅士通過飲酒作樂等放蕩不羈的日常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灑脫超然、率真任性的精神風格和言談舉止。這種風格不同于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歷史時期,是魏晉時期的社會群像,一種濃縮了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魏晉風度既有華麗清雅、通透脫俗的一面,又有慷慨激昂、陰郁悲壯的一面。在現(xiàn)實當中,這種風度是通過飲酒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酒的魅力在于醉。因為醉酒而獲得的自由超脫的狀態(tài),就是魏晉文人擺脫現(xiàn)實束縛而獲得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的途徑。酒神的精神無往不利,對文學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藝術(shù)的美感與自由密不可分——藝術(shù)來源于自由,而美又訴諸藝術(shù)。魏晉風度所追求的就是一種藝術(shù)化的人生美感或者說人格美。玄學清談是基調(diào),藥石美酒陶冶品位。返璞歸真,不為外物所累,在高談闊論、推杯換盞中歸去來兮。三、魏晉時期酒文化的代表人物與傳奇故事。1.從《世說新語》中管中窺豹。《世說新語》又被稱為《世說》或《世說新書》,是魏晉時期玄學筆記小說。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人雅士的言行與軼事。涉及人物多達1500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帝王將相,隱士僧侶,都包含在內(nèi),并且都是真實可考的。書中對人物的描寫生動形象,寥寥數(shù)筆卻活靈活現(xiàn)。氣韻生動,躍然紙上?!妒勒f新語》共三十六篇,其中二十二篇都與酒有關(guān)。2.劉伶醉酒。劉伶是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以狂飲而留名,堪稱千古第一醉鬼。著有《酒德頌》,是狂飲避世、蔑視禮教的典型代表。他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幕天席地,縱意所如。萬物調(diào)和,以宇宙為家。他嗜酒如命,經(jīng)常坐著鹿車,載滿美酒,信馬由韁,沿途痛飲。并且派人扛著鐵鍬緊隨其后,"醉死便埋"——如果喝醉而死就隨處挖坑掩埋。他的妻子規(guī)勸他不要再過量飲酒.劉伶欣然同意,并要求妻子為他準備戒酒儀式所用的酒菜貢品,以示自己的決心。等妻子備好之后,劉伶居然又自己大吃大喝起來,結(jié)果自然又是酩酊大醉。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岳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喝酒喝到忘我這種至高境界就是魏晉酒文化的典型體現(xiàn)。3.阮籍飲酒。阮籍也是竹林七賢之一,留下了許多悖于世俗的飲酒佳話。阮籍品德高尚,安貧樂道,對于司馬氏族的陰謀篡位和虛偽狡詐十分痛恨,但是迫于現(xiàn)實原因又不愿公開對立。因此不涉是非,總是假借醉酒發(fā)狂,登山涉水,或是酣醉倒臥,裝糊涂蒙混過關(guān)。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lián)姻,為了逃避這門親事,阮籍飲酒大醉六十日,可謂是打破了醉酒的歷史記錄?!稌x書·阮籍傳》記載,阮籍在與人對弈的時候突然聽聞母親去世,他堅持下完棋局之后飲酒兩斗,吐血數(shù)升。母親下葬時,他又大吃大喝飲酒兩斗,又吐血數(shù)升,險些喪命。由此可見,阮籍是一個真情至性的人,不會為了迎合禮教而刻意表演,而是從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出發(fā)。飲酒是他撫慰心中之痛的方式。4.蘭亭雅集東晉永和九年的上巳節(jié)(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召集當時的氏族子弟與文人名士,到會稽山蘭亭,飲酒賦詩。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到場的人無不心情愉悅。在大美山水之間談玄論道,體悟自然與宇宙的奧秘。在雅集之上,曲水流觴,即席賦詩。推杯換盞,低斟淺酌,超然物外,賓主盡興。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揮毫潑墨,由此誕生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千古名帖《蘭亭集序》??梢哉f是魏晉時期自由瀟灑的酒文化,給蘭亭雅集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土壤。5.魏晉時期與酒相關(guān)的文學創(chuàng)作比比皆是。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表達了對時光易逝的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反映的是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瑟一曲,志愿畢矣。"這也是當時文人雅客的理想生活方式。一杯酒,背后代表的是個人追求和生命情趣。陶淵明歸隱田園,粗茶淡飯。然而仍然離不開美酒,并且著有千古聞名的《飲酒詩》十二首。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包焉復降。既降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結(jié)語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魏晉風度與酒文化可謂相生相伴,互為表里。魏晉文人不僅飲酒享樂、嗜酒如命,更在與酒相關(guān)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了超凡脫俗、瀟灑自然的精神境界。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醉酒之后個人意識的覺醒和對自由、藝術(shù)的不懈追求。魏晉風度,遺世獨立。參考文獻1.《世說新語》;2. 《晉書·阮籍傳》;3.《酒德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