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酒悶倒驢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酒勁之大連驢也能灌倒“悶倒驢”的傳奇故事以明萬歷年間,內(nèi)蒙古一酒坊釀酒香飄百里,惹得那鬧市驢兒偷飲醉臥,酣聲大響,令周圍看官大笑不止,其中一書生以詩戲瘧,詩中“悶倒驢”而得名。
2.現(xiàn)在的“悶倒驢”指錫盟特產(chǎn)的草原白酒(蒙語Talnutagiinharairih)。擴展資料:草原白酒由內(nèi)蒙錫盟寶昌出品,推出很多度數(shù)不同的品牌酒,西至西藏南到廣州,被越來越多的好酒之人收藏,草原白酒好喝不上頭,是純糧食釀造的酒,會醉人,但是不會傷人。
3.草原白酒自1979年被自治區(qū)命名為第一批“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以來,還獲得了國際商、工、貿(mào)博覽會金獎;自治區(qū)消費者推薦產(chǎn)品;自治區(qū)著名商標;全區(qū)質(zhì)量管理先進企業(yè);內(nèi)蒙古特色品牌;內(nèi)蒙古科技先導型企業(yè);內(nèi)蒙古科技創(chuàng)新示范企業(y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名牌產(chǎn)品等獎項。
4.系列產(chǎn)品有:65°、60°、53°、52°、 45°、44°、43°、39°、38°、36°等不同規(guī)格和檔次的品種達40余個。
二.內(nèi)蒙古放馬鞭酒68度1500毫升酒的價格是多少? 跪求?。。。。?/h2>
這種酒的價格是65一瓶
三.內(nèi)蒙古的習俗
1.草原上春節(jié)的高潮,附近的牧民們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們扶老攜幼聚集在年長者的家里,進行除夕“乃日” (宴會)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節(jié)目。
2.接著牧人們要到邀請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時因戶多,宴會往往通宵達旦。除夕時,牧民家家都要擺放“花盤”即將點心、奶食、糖果等整齊地擺放在一個大盤子里,擺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圓柱體,也有方形的,每層一種,很有規(guī)則。
3.這一習俗,不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襲著這傳統(tǒng) 。是草原上春節(jié)最隆重的活動,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時候開始,牧民們先祭敖包,然后開始家庭內(nèi)部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后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長壽。
4.拜年時,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進行。家庭拜年后,是牧民之間互拜,形式基本同家庭拜年相似?;グ輹r,先到年長者的家里,隨著互拜的進行,人們自動結(jié)伴而行。
5.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齡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時,牧民們一般要獻上一兩首頌辭或頌歌。對出色的歇手,戶主會棒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頌祝辭。
6.草原上的春節(jié)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們辛勤勞動一年后歡慶的時刻。到內(nèi)蒙古草原旅游,更要了解草原上蒙古族的禮俗,這會幫助你更好地度過草原之旅的美好時光。
7.駕(乘)車在草原上游覽或到牧民家訪問做客,汽車行駛中路遇畜群,要早鳴笛,以使畜群早些避開,否則車輛猛然驚畜,牲畜急跑會掉膘。
8.如果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和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到牧民家時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栓著馬,不要貿(mào)然駛?cè)?,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
9.進包要從火爐左側(cè)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cè)或北側(cè),東側(cè)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座時不要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
10.進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但不可坐在門檻上。在牧民家或在旅游點,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
11.賓客要微欠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jié)。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要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12.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tǒng)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谷之結(jié)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民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13.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tǒng)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誠相待。
14.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15.(要是你前頭的人都不得不喝下這碗酒,那你也非得喝下不可,這時最好方法是多給天、地、火神敬獻一點。)尊老慈幼蒙古人長幼有序,敬老慈幼。
16.到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jīng)允許不要與老人并排而坐。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
17.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罵。不要當著家人的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
18.其他到牧民家做客要帶適當?shù)亩Y品,如酒、糖、小食品等,不做空手之客。對迎面上來狂吠的牧羊犬可大聲喝斥,但不要用東西去打,因為見生人來,狗上前狂吠是其天性,是告知主人有生人來到。
19.這時主人會出來喊住狗,請賓客進包。如需解手要到蒙古包南方較遠的地方,不要在蒙古包東、西側(cè)(有羊圈)、北側(cè)(氣味會隨風刮入包內(nèi))。
四.內(nèi)蒙古的風俗習慣
1.飲食習俗:大量吸收了蒙古族的飲食文化,牛羊肉、奶食品是主流食品,也是他們特別喜食和不可或缺的食品?!把驗醪妗?蒙語全羊席譯名)手扒肉、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羊血腸,“古勒岱”等,都是風味食品。
2.衣著風格:由于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他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qū)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
3.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風俗習慣: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
4.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jié)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
5.據(jù)《蒙古風俗鑒》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
6. 選獵狗:蒙古族有獵狗打獵的習俗。因此,他們非常重視選留一只好獵狗——“臺格”,也就是經(jīng)閹割的短毛細狗內(nèi)蒙古的節(jié)日: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jié)日是相當于我們春節(jié)的年節(jié),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guān),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7.節(jié)日的時間與春節(jié)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8. 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jié)”。節(jié)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jié)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擺上盤子里,用以招待客人。
9.馬奶酒被認為是圣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燃燈節(jié),每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五.內(nèi)蒙古里有那些節(jié)日.風俗
1.蒙古族風俗 禮儀風俗: 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他賽音百努?!?安好),隨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著客人坐下,問長問短,好似自家。
2.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總是把香甜的黃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獨具草原風味的“手扒肉”一一擺在客人面前,請客人痛飲飽餐。
3.主人若對客人表示特別敬意,常把奶壺、酒壺托在哈達上端出來,有時還唱一些表示歡迎和友好的歌曲來勸酒,客人接杯暢飲,主人就格外高興。
4.遇到宴會請?zhí)貏e尊貴的客人或祭典,常擺整羊席。蒙古族叫它“烏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當客人告別的時候,常常是舉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說“白乙日太!
5.”白乙日太烏查熱亞(希望我們愉快地再見),“阿木日、賽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獻哈達:哈達是藏語音譯。
6.常在迎送、饋贈、敬神、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jié)由來已久。據(jù)《馬柯·波羅游記》中所寫, 蒙古族“過年過節(jié)時都互相用金銀玉石做的禮品同白色綢布一起捧獻”。
7. 遞鼻煙壺: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習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個精致象個瓷瓶樣的小壺,敬給客人嗅,這就是裝著鼻煙的鼻煙壺。
8.遞鼻煙壺也有一定的規(guī)矩。如果是同輩相見,要用右手遞壺,互相交換,或雙手略舉,鞠躬互換,然后各自倒出一點鼻煙,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聞煙味,品完再互換。
9.如果是長輩和晚輩相見,要微欠身,用右手遞壺,下輩脆足,用兩手接過,各舉起聞嗅,然后再互換。 在蒙古民族的習慣中,騎馬、坐車到牧民家作客。
10.接近蒙古包時,就要輕騎慢行的,以免驚動畜群,在進蒙古包以前馬鞭和馬棒要放在門外,如帶入包內(nèi),則被看作對主人的不尊敬。
11.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車、上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車上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
12.包內(nèi)西北角為供佛的地方,睡覺時腳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煙袋或手指人頭。鍋灶不許用腳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腳,否則等于侮辱灶神。
13.蒙古包內(nèi),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門的左側(cè)縛一條繩子,把繩子的頭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來訪者就不應進門。
14. 歲時風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要算過年,一般進入臘月十五,人們就著手作過年的準備工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全家人或親友聚在一起飲食娛樂送火神。
15. 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過大年最歡樂的幾天。大年三十夜幕降臨后,人們便聚集在最年長者家中,開始除夕“乃日”(宴會),全家人盡情享受“守歲”。
16.除夕宴會上應備辦“三鍋”一鍋是奶茶鍋;二鍋是羊背鍋;三鍋是肉湯飯食鍋。宴會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開始拜年,首先要祭天。
17.家里留一兩位老年人或婦女,其余人身著節(jié)日盛裝,手提銀壺奶茶,端著奶食品,來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將供品撒進點燃的火堆里,然后叩頭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人畜平安。
18.接著是家庭內(nèi)部拜年。晚輩向長輩問安叩拜,老人手捧哈達,壯年人用小幅綢子、青年人則用色澤鮮艷的長條綢子叩拜,長輩賜給子孫食物和錢。
19. 家庭內(nèi)部拜年結(jié)束后,人們首先到最年長者家中,進門時依年齡大小而先后進,拜完年后至少獻兩首頌詞,三支歌,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誦祝詞,歌手待誦詞完后將哈達揣進懷里,接過奶食盤讓其他歌手品嘗。